商标专利典型案例问答题.doc

商标专利典型案例问答题.doc

ID:22935473

大小:86.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02

商标专利典型案例问答题.doc_第1页
商标专利典型案例问答题.doc_第2页
商标专利典型案例问答题.doc_第3页
商标专利典型案例问答题.doc_第4页
商标专利典型案例问答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商标专利典型案例问答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商标专利典型案例问答题1.张某与李某两人就相同主题的发明分别于1999年4月5日和2000年2月1日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专利。试分析李某能获得该发明专利权的法律依据和条件。答:李某获得该发明专利权的法律依据是我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具体条件是:在我国,在张某的申请日前,没有任何人就相同主题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先提出专利申请,且有效存在;也没有人就相同主题的发明取得过专利权;或者虽然有人在张某的申请日前就相同主题的发明提出过专利申请,但是其专利申请未被受理,或者受理后专利申请公开前被驳回、被撤回、被视为撤回、被放弃;张某的专利申

2、请未被受理,或者受理后专利申请公开前被驳回、被撤回、被视为撤回、被放弃;在张某的申请日后李某的申请日前,没有其他人就相同主题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提出专利申请;或者虽然有人在此间就相同主题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提出过专利申请,但是其专利申请未被受理,或者受理后专利申请公开前被驳回、被撤回、被视为撤回、被放弃;该发明本身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取得专利权的实质条件;李某提出的专利申请符合专利法的规定;李某按照法律的规定办理了各项相应的手续,并交纳了规定的费用;李某自始至终未放弃专利申请权,也没有转让其专利申请权。1.某作品原件上只有刘一守一人的署名。

3、试分析刘一守不是该作品作者的可能性。答:我国《著作权法》第11条第4款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该项规定表明,在没有相反证明的情况下,在作品原件或者复制件上以作者方式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推定为该作品的作者。因此,根据该实例所提供的条件,可以初步推定刘一守是该作品的作者。本但是,在有相反证明的情况下,在作品原件或者复制件上以作者方式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能不是作者,而没有署名的人,可能是作者。因此,刘一守不是该作品作者的可能情况有:真正的作者因疏忽大意,误将自己的姓名写成

4、了“刘一守”,而且刘一守也不是其笔名、假名等;真正的作者未曾在作品原件上署名,而刘一守是该作品原件的所有权人,于是擅自在该原件上以作者身份署上了自己的姓名;此例所说的原件并不是该作品的真正原件,而是刘一守剽窃他人作品的原件,而后以作者身份在其剽窃件上署上了自己的姓名;刘一守是该作品的实际创作者,但该作品是一件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品,其作者应当是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但刘一守却以作者身份在该作品原件上署上了自己的姓名;刘一守是某领导人的秘书,该作品的确是其为领导撰写的报告,但却错误地在该作品原件上署上了自己的姓名1.邯郸某食品厂是“乐华”

5、注册商标的商标权人,该商标使用在罐头商品上,沧州某厂在罐头上使用未注册商标“月华”牌,且包装是用与“乐华”商标相似装潢。北京某仓储公司帮助沧州某厂运输、存储“月华”罐头并在北京某商场銷售。请回答问题:1“月华”与“乐华”是否构成商标近似?为什么?-构成商标近似。因为“月华”与“乐花”同音且容易造成混淆。主要从、形、音、义三个方面综合分析2沧州某厂的商标是否侵犯了“乐华”的商标权?为什么?-侵犯了“月华”的商标权。应考虑两个因素:两个商标相同或近似;行为人使用该商品的商标相同或近似3北京某仓储公司是否应承担责任?-北京某仓储公司的责任

6、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其不知的情况无责任,在其明知的情况下要承担责任。4、北京某商场是否应承担责任?北京某商场要承担侵权责任。商标法第52条第二项规定: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4.天外天公司将“天外天”作为商标向国家商标局提出商标注册申请,使用在第11类的取暖器上。但未获核准注册。试分析“天外天”公司未获核准注册的理由。答:根据我国《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可知,天外天公司的“天外天”商标未获核准注册的理由可能有:该商标可能与他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可能是原注册商标所有人因违反商标法规定而被

7、商标局撤销后尚未满一年而提出商标注册申请;该商标可能与他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在先申请且已经初步审定并公告的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该商标可能与他人在驰名商标相同或者相似,且造成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的混淆;该商标图案可能有违反商标法所规定之禁止使用的部5.甲乙两合作创作了一部著作,1993年出版时,双方约定的署名顺序为甲、乙。1996年甲、乙在原作的基础上共同修订准备出第二版。在该书付印之际乙未经与甲协商,即通知出版社调整署名顺序,将乙署名为第一作者,甲署名为第二作者。图书出版后,甲见署名顺序被调换,便告乙侵犯其署名权。试问甲的主张是

8、否成立?为什么?甲的主张不能成立。其理由如下:署名权,是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决定作者署名顺序,并不是该项权利所包含的内容。乙未经与甲协商,擅自调整署名顺序,并没有取消甲的署名,故不侵犯甲的署名权。甲署名在先乙署名在后的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