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论粉彩瓷画的当代价值取向

简谈论粉彩瓷画的当代价值取向

ID:22937150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2

简谈论粉彩瓷画的当代价值取向_第1页
简谈论粉彩瓷画的当代价值取向_第2页
简谈论粉彩瓷画的当代价值取向_第3页
简谈论粉彩瓷画的当代价值取向_第4页
简谈论粉彩瓷画的当代价值取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谈论粉彩瓷画的当代价值取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谈论粉彩瓷画的当代价值取向导读:现在请大家鉴赏的文章是陶瓷和美学方面的论文格式。本篇文章有利于同专业方向的大学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写作毕业论文范文前写作和查找资料有清晰思路。林露赵嵘摘要本文从粉彩瓷的发展历史、工艺特点、制作手法和艺术特点、审美要求、价值趋势六个方面对粉彩瓷的当代价值取向进行论述.关键词重工粉彩新粉彩审美价值文化背景社会需求一、粉彩瓷的发展及其工艺特点粉彩是从五彩(古彩)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陶瓷和美学论文格式,五彩样吸收了珐琅彩和其他工艺的营养,采用玻璃白、西洋红、锡黄和广翠,间以平填粉黄、宫粉和翡翠.至雍正时,正式有平填和不加染光暗变化的粉彩出现,其

2、效果浓艳柔和,被称作雍正彩.其烧成温度只需700℃左右,以也叫做软彩.又至乾隆时,逐渐形成粉彩的特有风貌,达到一定高度,出了不少精品.本文提到的重工粉彩和新粉彩具有很大的区别.从工艺上讲,重工粉彩的画面较中级粉彩复杂,添加了走兽、瓜蝶、草虫和吊灯洋莲等图案构图不仅比中级饱满丰富、复杂工重,色彩以及渲染都较多,而且图案致密,还要根据画面的要求,加用黄金制成的金水,画瓷器的边角或主体画面处,以求增加皇家气派.像这类重工粉彩清朝主要为皇家制作.新粉彩的特点是吸收国画的章法,线条纤细秀丽,本篇简谈论粉彩瓷画的当代价值取向论文范文综合参考评定下度:优质题目舒展大方,色彩分出数种

3、不的明暗变化,还减少了图案装饰,使更接近生活,成为或色彩艳丽、或清淡素雅、形象逼真的瓷上中国画.二、文人瓷画的出现及其社会价值珠山八友是民国时期景德镇陶瓷绘画领域中一个声名显赫的艺术团体.他们以新粉彩文人瓷画的表现形式将景德镇的陶瓷粉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至今都难以逾越,中国陶瓷绘画史上留下了绚丽的一笔.珠山八友成员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何许人、邓碧珊、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等10人.他们不仅具有良的绘画功底,而且吟诗作赋以至书法、金石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他们力求诗、书、画、印与粉彩工艺完美地融和,形成陶瓷装饰艺术的一个流派.值得注意的是,民

4、间时期的新粉彩艺人以瓷代纸,以料代墨,把陶瓷装饰演变成了瓷上绘画,甚至以绘画审美意识取代陶瓷装饰审美意识,削弱或割裂造型与装饰的密切关系,形成了唯绘画论的观点,排斥陶瓷艺术对工艺美的追求.从历届的拍卖会上以看到,珠山八友的成员往往刷新拍卖纪录,2011年嘉德拍卖会上,王大凡的粉彩瓷板《禹王治水图》以920万创个人成交纪录.而2007年一件汪野亭创作于1930年的粉彩山水方笔筒,仅拍出25。3万元.纵观近几年的拍卖数据,珠山八友的成交额逐年攀升,从2007年的几十万到2011年的近千万,这不是偶然的,王大凡传人王锡良2009年上海崇源拍卖的一件黄山四千仞瓷板,都拍出78

5、0万元的高价.20世纪5060年代,政府积极引导陶瓷人员进行陶瓷绘画创作,这种引导对繁荣陶瓷艺术创作,提高绘制艺人的创此篇论粉彩瓷画的当代价值取向原创shuoshilunwen/271401.作水平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一味强调革命现实主义题材,形成服从内容、服从政治,势必导致艺术形式的单调和创作风格的雷,从而制约陶瓷粉彩装饰艺术的健康发展.毕竟有些题材的内容是难以体现的政治倾向.三、当代文化背景及其审美需求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个方面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当代审美文化无论是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发展还是作为一种理论研究的探索,都表现出不以往的复

6、杂性、丰富性和新颖性,表现出对传统审美文化和美学理论的反思、重建和超越.融入全球化审美文化新发展的时,努力表达民族化的美学追求.从20世纪末到目前,对审美文化理论探索的重点经围绕审美意识而展开.有些学者认为,以实践派美学为主流的中国当代美学还没有实现由主体性美学向主体间性美学的转型.审美是自由的存方式,这是审美的最根本的性质.20世纪90年代以后,审美文化理论的重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突破了传统美学学院式范畴的逻辑演绎及美学概念界定和解析的纯粹理论性,而且走出了美学教科书的理论体系,超越单一学科的界限,多学科交接的联合点上,哲学美学学科的边缘意义上来审视丰富生动的艺

7、术活动和审美实践.日常生活进入审美的主要视野,有两个方面的前提.一方面是市场化冲淡了传统的审美理想观念,精英文化的理想主义受到世俗的实用主义的极大冲击,审美理论由热衷于对范畴的推演和概念的解析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当下体验,艺术越来越生活化了.另一方面是人民大众以审美的态度来看待周围的日常生活,扩大了美的视野,审美现象更为丰富.审美活动走出了经典的美学追求,进入了更现实、更直接的审美感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