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

ID:22940604

大小:6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2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_第1页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_第2页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_第3页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_第4页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节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资本主义经营管理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英国亚当·斯密1776发表了《国民的财富的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一书。斯密的分工的好处1.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目的)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效率。2.劳动分工可以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3.劳动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判断题:斯密的重要论点: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活动所产生的。英国查理·巴贝奇《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由此,巴贝奇提出所谓的“边际熟

2、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巴贝奇认为工人的收入由三部分组成:1.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2.按照生产效率及所贡献分得的利润3.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所应给予的奖励。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欧文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二·科学管理阶段P40随着资本主义………………提高管理水平。(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911年,他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是企业管理从经验向科学过渡的标志。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考点)泰勒的管理思想和理论的三个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

3、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的彻底变革。泰勒提出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功效)。(2)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3)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4)实行具有激励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1)使管理和劳动分离。(2)职能工长制(工长每人只承担一种或两种管理职能)(3)例外原则甘特的重要贡献之一是设计了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表,称为“甘特图”。机械师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他的妻子·心理学

4、者莉莲·吉尔布雷斯以进行“动作研究”而著称。他们开始是在建筑行业分析研究用哪种姿势砌砖省力·舒适·效率高。亨利·福特创造了第一条流水生产线——汽车流水生产线。从而提高了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并使成本明显降低。多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产品系列化——减少产品类型,以便实行大量生产;零件规格化——利于提高零件的互换性;工厂专业化——不同的零件分别有专门的工厂或车间制造;机器及工具专用化——提提高工作效率,并为自动化打下基础;作业专业化——使各工种的工人反复进行同一种简单的工作。∆(二)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泰勒的研究是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的,重点内

5、容是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法约尔的研究则是“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出发的,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检测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善体系。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指出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企业经营的6类活动指: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全面系统的论述了管理的职能;(3)总结,归纳了管理的14条原则。法约尔被后人尊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三)韦伯的

6、行政组织理论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如下:1.权力的基础2.行政组织的特征具体特征:(1)劳动分工(2)权威等级(3)正式的甄选(4)正式的规则与法规(5)服从制度规定(6)管理者与所有者分离韦伯的理论所提出的科学管理体系是一种制度化,“法律化”,程序化和专业化的组织理论。韦伯的行政管理体系即官僚制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他忽视了组织管理中人的主体作用,偏重了从静态角度分析组织结构和组织管理,忽视了组织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突出强调了法规对组织管理的决定作用,以及人对法规的从属和工具化性

7、质。三·行为科学阶段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一)梅奥及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学说1.梅奥及霍桑实验进行了长达八年的的试验,即引起管理学界重视的“霍桑实验”。霍桑实验的目的是找出工作条件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群体的)2.人际关系学说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学说的内容:(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物质条件的改变,不是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的决定性因素,甚至计件制的刺激工资制对产量的影响也不及生产集体所形成的一种自然力大。(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

8、,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梅奥等人从人是社会人的观点出发,认为“士气”到底决定于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心理方面的欲望的满足程度。满足程度越高,“士气”就越高,生产效率也越高。“士气”又取决于家庭,社会生活的影响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