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赤壁歌送别》鉴赏阅读试题答案欣赏及赏析

李白《赤壁歌送别》鉴赏阅读试题答案欣赏及赏析

ID:22941587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2

李白《赤壁歌送别》鉴赏阅读试题答案欣赏及赏析_第1页
李白《赤壁歌送别》鉴赏阅读试题答案欣赏及赏析_第2页
李白《赤壁歌送别》鉴赏阅读试题答案欣赏及赏析_第3页
李白《赤壁歌送别》鉴赏阅读试题答案欣赏及赏析_第4页
李白《赤壁歌送别》鉴赏阅读试题答案欣赏及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白《赤壁歌送别》鉴赏阅读试题答案欣赏及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李白《赤壁歌送别》鉴赏阅读试题答案欣赏及赏析李白《赤壁歌送别》鉴赏阅读试题答案欣赏及赏析赤壁歌送别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1)诗中提及赤壁之战的典故有何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怀?(4分)(1)点明送别地点,含蓄地表达了对年轻有为的周瑜的敬仰之情,同时为下文写“我欲因之壮心魄”蓄势张本。(意思对即可)(2)一是对友人的期盼,希望朋友能经常给自己写信,介绍在外奋斗的经历;二是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赞颂,认为朋友像当年周瑜一样风华正茂,年轻

2、有为,自己也为有这样才华横溢的朋友而深感骄傲和自豪。(大意如此即可)【赏析】此诗是诗人为送某位朋友去赤壁而作。诗分上下两段。前四句概括赤壁大战的场面和结果。后四句叮咛朋友到赤壁后,书信告诉战争遗迹,以壮个人心魄。全诗体现了诗人仰慕英雄以及对建功立业的向往。从此诗诗题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并突出前者。全诗八句,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形式上组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段落。使人惊异的是,李白在前半短短四句中,就成功地完成了咏史的任务。“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赤壁之战,曹操用大量军队,深入东吴国土,一心

3、要同周瑜“决”战,“争”雌雄。周瑜虽处于劣势,但能化不利为有利,以火攻取胜,曹操只落得全军溃败的下场。上述内容在这两句诗里艺术地得到表现。上句化用《周易》里“龙战于野”的典故。“二龙争战”是魏吴相持的象征。下句以突如其来之笔,直接写出了赤壁之战曹操水师以失败告终的结局。“楼船扫地空”五字颇见妙思。曹军楼船云集江面,构成庞大的水上阵地,自谓坚如金城。不料这阵“地”顷刻间就被横“扫”一“空”。诗人不说楼船在水上安营,而说在“地”上扎寨,这既是对曹操水师在吴地彻底完蛋的如实刻画,也是对他吞并东吴土地梦想落空的含蓄讽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前面诗人用“楼船扫地空”五字预示了战争

4、的结局。这两句才把造成这结局的缘由具体说出。但“烈火”句绝不仅仅是对“楼船扫地空”的原因的说明,更重要的是对#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古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一片火海的景象的真实写照。上句“张”“照”二字,极大地渲染了吴军的攻势。诗人把因果关系颠倒处理,既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也显示了诗人对稳操胜券者的辉煌战果的深情赞许。赤壁之战的胜败,成因固然是吴方采用火攻法,但归根到底取决于两军统帅在战略战术上的水平。下句诗人以凝重之笔指出:善于决战决胜的周瑜,就是这样从容不迫地在赤壁山下击破曹操几十万大军的。这句虽然加入了议论成分,但周瑜的儒将风度,却朴实自然地表现出来了

5、。后半的送别,是在咏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字数虽与前半相等,实则等于前半的附庸。“君去沧江望澄碧”,这位友人就要离他而去,望着清澄碧绿的江波,少不了要兴起南浦送别的感伤。但古战场上“二龙争战”的“馀迹”还在脑际留存。“鲸鲵唐突留馀迹。”“鲸鲵”,是由《左传》上的典故引起的联想。“鲸鲵”是“大鱼名”,以喻那“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唐突”义同触犯。这里李白大约是喻指曹操倚仗权势,想吞食东吴。李白在送别的诗行中,并没有完全割裂咏史的情感线索。但诗人又立即回到现实中来,“一一书来报故人”,希望友人走后经常来信报告佳音。这友人想必是一位有功业抱负的人物。所以诗人在结尾写道:“我欲因之壮心魄。”

6、诗人能从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壮”自己的“心”胆与气“魄”。李白早年就有“大定”“寰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政治抱负,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壮年时代济世救民的思想感情。此诗把咏史与送别结合起来并特别突出前者,原因就在这里。此诗韵脚“平仄相半”,在形式上与王勃《滕王阁诗》一类“初唐短歌”相似。但避用律体,变婉丽和平之调为慷慨雄壮之声,这又是与王勃异趣的。补充资料唐李白在《赤壁歌送别》中云:“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宋代戴复古也曰:“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

7、如许。”这说明,在这个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中,大破曹操的总指挥应是周瑜(诸葛亮当时只是“孙刘联盟”的使者,实际上并没有参与作战)。“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如是说,可见,周瑜才是“赤壁大战”的头号功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