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农耕文化形成地域特色的原因分析

信阳农耕文化形成地域特色的原因分析

ID:22952080

大小:71.1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2

信阳农耕文化形成地域特色的原因分析_第1页
信阳农耕文化形成地域特色的原因分析_第2页
信阳农耕文化形成地域特色的原因分析_第3页
信阳农耕文化形成地域特色的原因分析_第4页
信阳农耕文化形成地域特色的原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阳农耕文化形成地域特色的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信阳农耕文化形成地域特色的原因分析摘要:自古以来信阳就是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的交融之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承载了这一片土地上独有的农耕文明。本文予以历史治所监制发展、独特地貌的农业生产、饮食习俗和文化品格特点四个方面来探讨农耕文明影响下的信阳农耕文化形成地域特色的原因。关键词:中原地区;荆楚地区;农耕文明;信阳文化;地域特色中图分类号:G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170-02农耕文明,广义上指由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套适应农业发展、生活需要的精神的物质的文化集合。狭义的单

2、指农民们以顺天应命、守望田园、辛勤劳作而形成的男耕女织的社会发展模式。农耕文明的形成发展是中国文明得以形成和建立的基础,以北方中原地区和南方荆楚地区为代表的农耕文明在极大地促进了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的同时也限制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最终导致近代中国在世界上被列强侵略的命运。本文以现在的信阳市行政区域为版图倒溯,从其历史治所监制、农业生产、饮食习俗和文化品格四个方面作为农耕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来考察信阳的农耕文明发展进程,这样不仅有助于了解信阳农耕文明在历史上形成的南北交融过程,更希望能为信阳地区现代经济发展决策提供新的

3、思路。一、历史治所监制中的分与合在农耕文明五千年的风云变幻中,信阳被划在南、北区域治下可以说是对半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雄楚灭吴除鲁东扩北上时信阳就是主战区,在尽剿申、息小国之后形成了一个南接两湖北至今山东东南部的大楚版图。尽管后来楚衰落于公元前278年都城郢为秦所破,楚顷襄王逃至阳城,楚国贵族也随之大规模迁移至此修养生息,信阳仍为楚所控,然而历史却让西北秦最终一统天下,又为北所控。据史料记载来看当时信阳在秦时并非形成一个统一的区域。汉武帝时信阳分属三郡,其中今天的相当大部分属于江夏郡管辖。三国时属魏管辖,至西

4、晋中期只是治所和州郡辖管有所变动。南北朝时以淮河为界,行政区域被一分为二。从唐至晚清地域随无太大变动,但朝代的更迭在政治上处在南北交替分而治之的状态。从历史的地理区域划分来看,今信阳东部,东南部地带,自西汉起多受九江郡或淮南路管辖,至明代方由河南境内的汝宁副管辖,西部地区基本受汝宁府管辖,北部区域至清代才算基本形成稳定的地理区域。复旦大学历史学家周振鹤(2011)的研究指出,“一府的府治由于是该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对改府起着一种文化垂范作用,从而使该府的文化同一性更强”。以周之理论来推论,信阳在历史发展过

5、程,正是信阳今日鲜明特点的文化形态形成的必然的社会条件。二、独特地貌中的农业生产从地理位置上看,今信阳位于河南省最南端,地势南高北低,大别山、桐柏山在南面首尾相连,岗川相间,由南往北山地、丘陵、平原纵横分布,这种地形多变的分布使信阳南北农作物依照地形耕作而呈现不同特色。据从出土的文物推断信阳原始农业生产自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经过不断的“火耕水耨”,至“商代中期,殷人的势力不仅到达江淮,而且越过长江到达洞庭湖至湘赣一带。……东周以后又建立了弦、黄、曾等诸侯各国,其中江、黄两国大量引进北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使农业经

6、济发达”[1]32-35,这一时期虽由殷人南下引进了小麦但种植还不普遍,同时开始了早期的水稻种植。南宋时大量北人南迁,小麦的种植技术才得以传播。随着南方移民的大量北上,精湛种植技术也被带入,但由于人多田少不得不精耕细作,“楚人在广泛吸收和综合利用南北农业文化的基础上将楚蛮、杨越、淮夷的家族性或邻里性的小型农业水利作业加以改进提高,创建了筑坡灌田的水利工程”[2]22-23,采用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农田管理经验,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跨越。再加上优越的自然条件遂使种植水稻和小麦成为主要的农作物。由于受丘陵梯田面积狭小的

7、限制,时至今日除部分稻田能采用机器耕作外,山区仍采用原生态的牛耕刀割技术,人们至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如今信阳南北农业生产面貌呈现明显的差异:南部水田盈盈,丘陵起伏,盛产稻米、油菜、麻、板栗,被誉为“鱼米之乡”;并在丘陵的山坡地带,形成了以信阳毛尖为突出代表的茶叶区,不仅孕育了浓厚的茶文化,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北部平原区以旱地居多,盛产棉花、小麦、黄豆、玉米,形成了与南部迥然有别的一派北国情调。信阳农业的形成和发展,印证着中原文明和荆楚文明在中华历史进程中的伟大交融,这种南北交融影响的地缘效应

8、至今影响着这片古老而又崭新的土地。三、以稻米为主的饮食习俗从楚王战败迁都至明朝移民,从黄淮地区的北人南下和长江以南的南人北移,使信阳人口大增。大量驻留杂居于此的人们不但使信阳成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南北文化习俗。“民以食为天”,反应在饮食上就是进入广大家庭的米饭和面因信阳长期属于南方楚的地域,尤其是南部光商新三县;受大批移民的影响,至明代息县、淮滨、商城、固始、罗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