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园居(其)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教案

(归田园居(其)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教案

ID:22968058

大小:6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2

(归田园居(其)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教案_第1页
(归田园居(其)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教案_第2页
(归田园居(其)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教案_第3页
(归田园居(其)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教案_第4页
(归田园居(其)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归田园居(其)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0诗四首(归田园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备课者:郑时仁一、目的要求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5.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6.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7.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8.这四首诗,描绘自然山水,歌咏田园风光,文笔优美,情真意醇。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

2、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通过朗读,把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通过反复吟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己融入诗歌中去,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人的心声。2.联想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宜让学生充分张开联想的翅膀,想像作品的画面,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3.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4.讨论法。学生互动,交流读诗的感受以及对诗歌的认识。 ●教具准备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

3、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  《归园田居》一、导入。       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他做过几任小官,41岁那年辞官而归,从此住在农村,亲自参加田间劳动,直至63岁去世。这首涛是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附带说一下,在封建时代,皇帝及大臣死后朝廷都要根据他们的行事给一个谥号;陶渊明不是大臣,“靖节”这个谥号是他死后朋友和门人私下给的,为的是表彰他高尚的节操,可以叫“私谥”。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

4、间即春末夏初。)       问: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草)锄了多长时间?(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         讲:诗的前四句只记给豆田锄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南山”当指庐山,诗人家在柴桑,在庐山之北,故以庐山为“南山”。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i草长得茂盛,把地里的营养都吸收了去,豆苗长不起来,自然非锄不可。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兴”,原来的意思就是“起”,“晨兴”即今语“早早地起身”;“理”,清理,这里可引申为清除;“荒”,杂草;“秽(穢)”,本作  ,是草字头,也指田中杂草(“秽”的这个意义现已消失,只作污秽解)。第四句说归家已是月

5、儿初升之时。“荷”,担、扛(按:“荷”是“何”的俗字,“何”的古义有二:担;谁。不用讲给学生听)。     小结: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劳动情形。         问: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问: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讲:诗人写劳动生活,也是为了表明他终生归隐的意愿,尽管劳动了一整天,却不以此为苦;及至在归途中夕露沾衣,就巧妙地利用这个细节表述了他的意愿。这

6、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自然朴实的风格。   小结:后四句为第二层,以抒情为主。   三、总结。(含背诵检查、默写)         陶渊明的共五首,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这一首专写诗人的劳动,这些诗都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用语自然朴实,很值得品味。下面我们从这组诗中另择几个“镜头”供大家欣赏:     “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其一)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其二)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邻居)。”(其五)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2.学生

7、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3.要求学生概述诗意。这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剪影,请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情形。教师提示:可以先逐句解释,然后进行完整的表述。逐句解释如下:诗的前四句记给豆田锄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第四句是说月儿初升之时才荷锄晚归。第五、六句写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第七、八句写沾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选两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