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增强3.0 t 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

动态增强3.0 t 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

ID:22975292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2

动态增强3.0 t 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_第1页
动态增强3.0 t 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_第2页
动态增强3.0 t 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_第3页
动态增强3.0 t 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_第4页
动态增强3.0 t 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态增强3.0 t 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动态增强3.0T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摘要】目的探讨3.0TMRI三维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方法20例乳腺病变患者24个病灶,行三维动态增强扫描,生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早期增强率。根据病灶增强形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及早期增强率预测病变良恶性。结果常规T2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疾病磁共振成像图像增强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diagnosticvalueof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Iinbreastlesions.Me

2、thods20casesinedicMRIseries.Thetimesignalintensitycurve(TIC)andearlyphaseenhancementratesofthebreastlesionsoothentrateloonophasic.Themalignantlesionsostlyspiculatedandtheearlyphaseenhancementrateostlyhigherthan60%.TheTICtypesformalignanticMRIhasahighsensitivityindifferentialdiagnosisof

3、malignantandbenignbreastlesions.KEYRI)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主要基于病灶形态学和增强后病灶局部血液动力学特性进行评估。3.0T超高场磁共振仪具极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对显示和分析病灶的形态结构、强化特征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国内仅有1.5T场强机应用报道[12]。笔者采用快速三维动态扫描序列分析乳腺病灶的强化形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intensitycurve,TIC)和早期增强率,探讨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2006年12月-2007年5月行乳腺3

4、.0TMRI检查的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中位数(44.7±1.5)岁(32~67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结果证实。1.2扫描方法使用3.0T磁共振扫描仪(MAGOMTrioTim,德国西门子公司),乳腺线圈,俯卧位。行常规磁共振扫描。  1.2.1常规磁共振成像扫描参数  扫描参数见表1。表1常规磁共振成像扫描参数(略)  1.2.2轴位动态增强扫描参数  轴位动态增强扫描采用Flash3D序列,重复时间(TR)/回波时间(TE)=4.1/1.7ms,层厚0.9mm,翻转角6°,采集1次,覆盖双侧乳腺,单次扫描时间1.03min,采集时间(TA)6.33s。钆喷替酸葡甲胺(

5、GdDTPA)按0.1mmol/kg剂量、以2.0mL/s的速度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注药前平扫1期,注入造影剂后开始增强扫描,每隔1min扫描1期,持续5期。延时扫描T1fl3dtradelayedVIEs,层厚0.80mm,翻转角12°,采集1次,TA3.43s。  1.3资料分析  1.3.1T2eancurve功能软件对增强病灶进行信号强度测量获得TIC。大病灶避开坏死囊变区及非肿瘤区,以直径1cm的圆手动寻找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对于直径<1cm的病灶,将ROI设置为覆盖病灶最大横截面积约95%[4]。TIC分为3型

6、。单相型:动态观察时间内信号强度逐渐上升;平台型:早期信号强度逐渐上升,之后上升突然中断形成中晚期的平台;流出型:早期信号强度逐渐上升,之后突然下降[5]。  1.3.4早期增强率  以增强后1min为基准计算早期增强率。早期增强率=(SIC-SI)/SI×100%(SI,SIC分别为增强前后的信号强度)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χ2检验比较良恶性病灶强化形态类型、早期增强率及TIC分型差别,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理情况  恶性肿瘤13例(14个病灶),包括浸润性导管癌10例,导管原位癌3例。良性病变

7、8例10个病灶,包括纤维腺瘤6例(1例为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与肉芽肿性炎(结核性乳腺炎)各1例。  2.2病灶形态 致密腺体型7例,透亮脂肪型8例,索带导管型3例,中间混合型2例。恶性病灶14个,多为T2RI平扫无明显优势,在T2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表达及外高内低分布趋势有关,且强烈提示预后[6]。本组资料恶性组增强后病灶边缘多呈毛刺或蟹足状改变,乳头受累时可见肿块与乳头间长而粗的条索影;良性组病灶边缘多为光滑或浅分叶,未见环形强化。早期增强率与TIC综合反映了病灶的血液动力学状态,早期增强率与病灶内MVD、管径和管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