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惠同城化研究

深惠同城化研究

ID:22981531

大小:133.76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02

深惠同城化研究_第1页
深惠同城化研究_第2页
深惠同城化研究_第3页
深惠同城化研究_第4页
深惠同城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惠同城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深惠同城化研究摘要:同城化是当前新形势下,提高区域交流与协调性,充分展现区域效益的关键手段。惠州与深圳是珠三角区域经济贸易往来频繁的关键海滨城市,对于珠三角的整体发展以及未来走向来说构建深惠经济圈有着重要意义,深圳与惠州协同发展所带来的的效益不容小觑。深圳与惠州位于珠江口东部的交汇点,其身后为广袤的华南地区,对内带动周边经济、服务全国,对外增进港澳合作关系、走向世界,其区域优势十分显著。落实深惠同城化实质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的战略支点。也是实现深莞惠“四位一体”新型区域发展模式的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具

2、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章介绍了同城化的概念,对深惠两市的概况及实现同城化的条件、两市的相关政策进行考察、阐述了深惠同城的基本内容,实施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关键词:同城化;深圳市和惠州市;规划;政策绪论二、同城化的现状(一)政策综述。11.国家层面的政策12.广东关于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2(二)国内外同城化研究3(三)广东省内其他城市一体化情况4(四)目前深惠一体化发展现状51.深圳方面52.惠州方面6三、深惠同城化存在的主要问题7(一)行政体制垒尚未有效破除7(二)区域分工不均,竞争多于合作8(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8UI深惠同城化进程缓慢

3、的原(一)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法律体系的支撑9(二)地方保护主义与行政壁垒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9(三)战略定位不明确9(四)产业结构不协调,两市分工不均10五、关于加快深惠同城化的建议(一)完善科学的政府官员绩效审核评价体系10(二)推动深惠产业优势互补,实现错位发展11(三)从整体促进深惠区域规划的统一与对接12(四)构建深惠区域合作的行为约束机制12参考文献14一、绪论同城化实质为,在全球化的形势下提升该地区辐射和拓展能力、清除发展障碍以及解决与(=)俱增的跨界问题从而出现的一种城市发展形态新概念,属于都市圈中具备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以及互补效应而且地域边界临近的中心城市

4、与一个或儿个中心城市以及将这些城市周边的小城市的行政区域分界线打破,形成一个整合的市场,将城市功能重新划分、创办跨界协调体系等方式,实现结构、市场、基础设施一体化。由此让当地百姓感觉如同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与地区。这种发展理念充分地对同城化背景、功能、条件、实施步骤与目的进行阐述,使同城化发展与城市群、都市圈两者间关系更加清晰,避免地县同城化发展、省会地区和直辖市同城化以及大陆地域和港澳地区同城化,为进一步的同城化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王尚,赵新.广佛同城化思考.广州:现代商贸工业,2009,19期。惠州和深圳彼此相邻,这两个城市属于珠三角地区经济贸易往来关系紧密的核心城市,提高

5、深圳与惠州之间的经济贸易,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对于珠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深惠合作更侧重于经济中心与经济腹地的关系。站在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深圳与惠州合作发展对于厦深铁路、深惠路以及深惠轨道交通东部沿海高速等基础设施的迅速建设,深圳与惠州合作发展的互补性将进一步凸显。深惠合作形成更紧密的区域经济将极大地推动珠三角地区的整体利益向前发展。随着深圳“东进战略”的实施以及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建设正式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为深圳与惠州同城化提供了历史性的良机。并且深惠同城化应该围绕环大亚湾进行发展,提高石化产业的整合性与独立性,依靠珠江东岸,使互补性产业的合作得到整体提升;

6、将东江作为治理中心,提高环境水平从根本对水资源进行保护。构建繁荣的“深惠经济圈”。二、同城化的现状C-)政策综述。1.国家层面的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了30多年,将城市节点作为发展关键的国家非均衡发展地区战略,使得我国的城市经济实现质的飞跃,城市规模发展非同往昔,所以致使相邻区域的城市逐渐产生密集连绵的发展形势[1]2005年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有关拟定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强调“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要继续发展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时,还特别强调要“加强区内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吴二娇,

7、深莞惠产业协调发展的国内外经验借鉴及政策分析.广州: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4。2006年3月14口,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批并且通过了国家“十一五”规划,并且其《纲要》着重强调“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关键性策略。同年10月11曰,《国务院办公厅通对于推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通知》公布(国办发〔2006〕85号),关于妥善安排规划编制工作展开针对性的研宄,并且创办出我国主体功能区编制工作团队,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由此进行。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行过程屮,胡锦涛主席要求“要分层次推进主体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