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腐蚀研究方法缝隙腐蚀的研究

金属腐蚀研究方法缝隙腐蚀的研究

ID:22986075

大小:23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2

金属腐蚀研究方法缝隙腐蚀的研究_第1页
金属腐蚀研究方法缝隙腐蚀的研究_第2页
金属腐蚀研究方法缝隙腐蚀的研究_第3页
金属腐蚀研究方法缝隙腐蚀的研究_第4页
金属腐蚀研究方法缝隙腐蚀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属腐蚀研究方法缝隙腐蚀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金属腐蚀研究方法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金材1101班学生姓名:卢阳学号:201112030109完成日期:2014年11月16日金属腐蚀研究方法——缝隙腐蚀的研究缝隙腐蚀是在电解质溶液(特别是含有卤族离子的介质)中,在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表面之间狭窄的缝隙内,溶液的移动受到阻滞,当缝隙内溶液中的氧耗竭后,氯离子从缝隙外向缝隙内迁移,金属氯化物的水解酸化过程发生,导致钝化膜的破裂而产生与自催化点腐蚀相类似的局部腐蚀。缝隙腐蚀现象非常普遍,对一些耐蚀金属材料的危害尤其明显[1]。1、缝隙腐蚀的机理[2]缝隙腐蚀可分为

2、初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在初期阶段,发生金属的溶解和阴极的氧还原为氢氧离子的反应:阳极:M→M++e阴极:O2+2H2O+4e→4OH-阳极阴极此时金属和溶液之间电荷是守恒的,金属溶解产生的电子立即被氧还原消耗掉。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缝内的氧消耗完后,氧的还原反应不再进行。这时缝内缺氧,缝外富氧,形成了氧浓差电池,金属M在缝内继续溶解,缝内溶液中M+过剩,为了保持电荷平衡,缝隙外部迁移性大的阴离子(如氯离子)迁移到缝内,同时阴极过程转到缝外。缝内已形成金属的盐类(包括氯化物和硫酸盐)发生水解:M+CI+H2O→MOH↓+H+CI-结果使缝

3、内pH值下降,可达2至3,这就促使缝内金属溶解速度增加,相应缝外邻近表面的阴极过程,即氧的还原速度也增加,使外部表面得到阴极保护,而加速了缝内金属的腐蚀。而Myer等人认为,至少还有氢离子、中性盐和缓蚀剂的浓差电池存在于缝隙腐蚀过程中,Brown以水解后局部酸化引起局部腐蚀的依据,提出了闭塞腐蚀电池(occludedcorrosioncell)的概念。另外,Fontana和Rosefeld等人,指出了蚀孔或缝隙闭塞电池的自催化理论。缝内外溶液的对流和扩散受阻,导致闭塞区贫氧,缝隙外仍然富氧,造成的氧浓差电池使缝隙内金属的电位低于缝隙

4、外金属的电位,pH值的降低以及H+和Cl-的作用(HCl)使金属处于活化状态,促进闭塞区内金属的溶解,形成二次腐蚀产物Fe(OH)3在缝口,造成正电荷过剩,Cl-迁入。而氯化物在水中发生水解,使缝隙内介质(H+离浓度增加)酸化,pH值下降,因此,加速了阳极的溶解。阳极的加速溶解,又引起更多的Cl-离子迁入,氯化物浓度又增加,氯化物的水解又使介质进一步酸化,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一个闭塞电池内的自催化效应。2、缝隙腐蚀试验方法第5页在相对闭塞的狭小缝隙中存留的溶液容量甚微,因此必须设计一些特殊的研究方法才能有效地研究缝隙腐蚀行为。迄今为

5、止采用的研究方法可归纳为三类,真实缝隙中的测量、数学模拟法、模拟缝隙测量。真实缝隙中的测量又分为原位测量法和取样分析法,可是无论是原位测量还是取样分析都会因缝隙狭小,测量和取样困难而影响实验精度。数学模拟法目前模型尚未统一。模拟缝隙测量的方法采用较多,有的已形成国家标准,主要分为浸泡试验和电化学试验两大类。浸泡试验法中有三氧化铁试验(GB/T10127-2002.),多缝隙试样试验,临界缝隙腐蚀温度试验,活性炭加速试验等。电化学测试法(GB/T13671-1992.)中有临界(再钝化)电位测试法,去钝化pH值比较法,稳态pH值与去钝

6、化pH值比较法等。3、22Cr双相不锈钢缝隙腐蚀[3]国内外对22Cr双相不锈钢缝隙腐蚀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缝隙腐蚀性能优于18-5Mo型双相不锈钢,与316L奥氏体不锈钢相当,但低于25Cr型同样含钼量的双相不锈钢,在流动的海水中有轻微的缝隙腐蚀。3.1试验材料试验所用材料为00Cr22Ni5Mo3N双相不锈钢,其化学成分见表3-1。表3-100Cr22Ni5Mo3N双相不锈钢化学成分(wt%)成分CMnSiCrNiMoNSP含量0.0211.520.3721.475.553.040.130.0030.00143.2化学浸泡法①三

7、氯化铁实验试验方法图3.2FeCl3溶液缝隙腐蚀试验装置示意图1-聚四氟乙烯圆柱;2-试样;3-低硫橡胶带试验依据GB/T10127-2002[4]不锈钢三氯化铁缝隙腐蚀试验方法进行。将试样加工成50mm×25mm×3mm的薄片,试样的6个表面依次用180#、240#、400#、600#和800#金相砂纸逐级打磨,然后测量尺寸、计算总表面积、用无水乙醇洗净、干燥,称重(精确到0.001g)后置于干燥器中备用。试验溶液是将100g分析纯三氯化铁(FeCl3▪6H2O)溶解在用优级纯盐酸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成的900mL、0.05mo

8、l/L的盐酸水溶液中。试验温度分别为22℃±1℃、35℃±1℃、50℃±1℃和75℃±1℃。试样两侧用2个聚四氟乙烯圆柱夹紧,并用低硫(S≤0.02%)橡胶带十字形捆好;12.7mm×12.7mm的聚四氟乙烯圆柱顶部加工有宽、深均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