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核心素养看课堂教学走向.doc

从语文核心素养看课堂教学走向.doc

ID:23007935

大小:6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2

从语文核心素养看课堂教学走向.doc_第1页
从语文核心素养看课堂教学走向.doc_第2页
从语文核心素养看课堂教学走向.doc_第3页
从语文核心素养看课堂教学走向.doc_第4页
从语文核心素养看课堂教学走向.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语文核心素养看课堂教学走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语文核心素养看课堂教学走向【摘要】我们可以从语文学科、知识观转型、社会的演进等角度来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并据此期望,语文课堂教学在问题情境、人文属性、学习活动与学科张力等方面有所改观。【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9-0054-02【作者简介】李亮,江苏省屮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00)语文教研员,博士。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核心素养”已然成为教育的热点和焦点。对它的讨论也日渐丰富,这其屮就包括学科核心素养的讨论。语文核心素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2、借助已冇的讨论,我们对它的内涵做些个人化的理解,也可以借此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可能变化作些判断或推测。问题一:如何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目前,大家比较认同的对“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解释包涵四个方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可以看到,这四个方面并非是并列关系,语文课程的独特性就在于,后三者都要借助“语言”来达成。并且这种划分只是出于理解的便利,它们实际的样态是综合的、整体的。笔者以为,全面理解语文核心素养,还需要以下视角。首先,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观是区别于知识型、能力型课程观的。这是与“课标”理念一脉相承的,并不

3、是另起炉灶,都是一种素养型的课程观。知识型课程观所期望的是,把文字、语法、修辞等知识教得越系统越好,越完整越好;而能力型或者技能型课程观则期望一个技能一个技能地学,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加工,这才有了知识点、能力点的说法。但是素养型课程观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它并非抛弃了前两者,而是站在更高的层面包容这两者。即语文的学习并不是“一课一得”,而极有可能是多课一得,一课多得。整体性、实践性、不确定性,是素养型课程观的基本特点。其次,从知识论的角度来看,素养型课程背后反映的是知识观的转型。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就是为了知识、智慧,知识就是“关于什么”的探索。大约从1700年

4、开始,技术的生长促使知识开始变得有组织、冇体系、冇目的,变为应用型知识,知识从第一阶段的“是什么”转变为第二阶段的“做什么”。这一阶段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知识被应用于工具、产品,继而被应用于劳动,引发生产力革命。而进入第三阶段,知识被应用于系统创新。仅有知识和能力行不通了。具有创新潜力的知识形态一定是素养型的,是具有生长力的,是审美、思维和文化等多维度能力的融合体,是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融合态。再次,知识的发展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社会演进的产物,因此知识观背后是社会发展的现实状态和未来走向。无论怎样去判断我们的未来生活,它在今天都表现出更大的流动性、非线性、不确定性。没

5、有人能够确定何种知识、何种能力能够应对未来的生活。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就是为了要提高学生非公式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对越来越不确定的未来。因此,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逻辑线索可以表述为:知识社会的到来以及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知识观的转型,“是什么”与“做什么”的知识已无法应对当下及将来的生活,因此素养型语文课程观应运而生。语文核心素养层次和结构的划分尽管还可以讨论,但应该说,它对教学的现实指向更加明确。问题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会有怎样的变化?1.基于问题情境。当下的课堂屮显然不缺乏问题,甚至可以说经常是问题满天飞,但是这些问题是学生需要的问题吗?

6、学生对它们有兴趣吗?这些问题解决的路径应该是教师给定的吗?问题及问题之间有思维的关联吗?提升思维、激发兴趣,是核心素养视野屮对课堂问题情境的要求。学生的思维发展,在一个充斥低思维含量的课堂中冇可能实现吗?在一个没有兴趣的课堂中有可能提高吗?在一个求解路径都被设计好的课堂中,有可能经历真正的独立思考吗?基于核心素养理念设计的问题,应当开放寻求问题解答的路径方式,而不是按照教师的设计,一步一步不走任何弯路地直通答案。这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xT有可能让学生保持兴趣与激情,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才有切实的抓手。2.凸显人文属性。语文是人文学科,学习的过程有独特的人文性。这里的人文不仅

7、指人性、文化,还包括审美、情意、道德范畴。可以说任何一篇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不是学习的最终指向,语文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通过人文化成,以塑造理想人性。《易经?贲》中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指的是理想人性;文就是纹,表示划道道,留下痕迹。文而化之,指的就是这种培养理想人性的过程。理想人性是什么?就是精神,就是心灵,为什么知识型、技能型课程不行,就是缺了统摄知识与能力的精神和心灵。这个心灵的作用,就是要让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发展为一种共生关系。因此可以说,核心素养视野中的课堂教学中,人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