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复习

届高考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复习

ID:23032542

大小:92.4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3

届高考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复习_第1页
届高考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复习_第2页
届高考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复习_第3页
届高考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复习_第4页
届高考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年级文科班级:姓名:日期:组编:樊业兵校对:审核:第周第课时高三历史学案3.3098答案:C4.3099答案:A5.3100答案:D6.3101答案:C7.3102答案:C8.3103答案:C9.3104答案:A10.3105答案:B11.3106答案:C12.3107答案:C13.3108答案:B14.3109答案:C15.3110答案:B16.3111答案:A17.3112答案:D18.3113答案:D19.3114答案:D20.3115答案:D21.3116答案:B22.6494答案:B23.6495答案:B24.6498答案:

2、C高一历史学案第三章第四节(同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城【基础训练】1.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及食品加工与贮存等技术的农书是A.《考工记》B.《汜胜之书》C.《齐民要术》D.《四民月令》2.玄学在魏晋南北朝盛行的社会基础是A.士族制度的发展B.国家处于分裂状况C.江南经济的发展D.北方民族融合3.范缜发表《神灭论》,直接针对A.佛教宣扬转生来世B.佛教盛行加重人民负担C.统治阶级利用天命思想进行欺骗D.佛教寺院在政治、经济上势力很大4.佛都传入中国后,尽管影响很大,但却未占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A.教义不符合中国国

3、情B.民间道教的抵制C.范缜等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巩固5.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或大肆毁佛,其根本原因是A.想要控制寺院的规模B.不了解是否应发展佛教艺术C.对佛教教义抱对立态度D.受统治需要的制约6.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不具备的文化特色是A.宗教特色B.市民特色C.民族特色D.贵族特色7.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科技在不少领域内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其原因不包括A.民族大触合B.频繁的对外交往C.北方经济的发展D.江南经济的开发8.陶潜的《桃花源诗》①反映了人民质朴的劳动生活②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③向往一种世外桃源生活

4、④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机智和勇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实质是A.抨击时政B.崇尚清淡C.维护庶族利益D.为士族辩护10.汉字书法发展的顺序是①篆书②楷书③行书④隶书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②④①③【真题演练】1.(05全国一17)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A.慷慨苍凉B.朴实恬淡C.缠绵婉转D.浮艳华丽 2.(05全国三12)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建立起首都的神仙体系。其中吸收了A.佛教教义 B.法家思想 C.黑子学说 D.《神灭论》的观点3.(2006

5、年上海)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人之所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发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论衡·论死篇》材料2:“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神灭论》回答:(1)从材料1和材料2中判断是哪两位思想家的主张,并加以分析。(2)分析材料1和材料2

6、产生的社会背景。(3)比较材料1与材料2的异同。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南朝的什么社会现象?概括这一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并举例说明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广泛影响。第三章第四节(同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基础训练】、1.C 2.A 3.A 4.D 5.D 6.B 7.B 8.A 9.D 10.C【真题演练】1.A 2.A 3、C4(1)东汉的王充和南朝的范缜。(1分)王充认为:人生靠精气,人死精气消亡,形体腐朽,不能成鬼。范缜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相互结合的,肉体好比刀刃,精神好比锋利,没有刀刃,就不会有

7、锋利,没有肉体就不会有精神。(3分)(2)西汉时期出现“天人感应”即天是万物的主宰,可以降福祸于人间的迷信思想,王充反对迷信,对此进行批判。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统治者利用宗教统治人民,因此大力宣扬佛教。佛教宣扬转生来世,针对佛教的谬论,范缜发表《神灭论》。(4分)(3)同:都是无神论,承认精神和肉体是相互结合的。(1分)异:材料1,精气灭血脉枯,死不能成鬼。材料2,无刃无利。(1分)5.南朝时佛教盛行。(1分)原因:①社会动荡不安,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易于接受宗教。②佛教本身有很大欺骗性。佛教宣扬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8、,对人民有欺骗、麻痹作用。③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大力宣扬佛教。(3分)过程: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汉明帝派人去西域求取佛教,佛教迅速传播。南北朝时,佛教盛行。(2分)影响:①佛教政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