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区间出地面段设计探析

地铁区间出地面段设计探析

ID:23046492

大小:7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3

地铁区间出地面段设计探析_第1页
地铁区间出地面段设计探析_第2页
地铁区间出地面段设计探析_第3页
地铁区间出地面段设计探析_第4页
地铁区间出地面段设计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铁区间出地面段设计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铁区间出地面段设计探析徐树斌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430062摘要:地铁区间从地下盾构隧道爬升至地面高架时,需采用地面过渡段,地面过渡段含明挖暗埋段、U型槽段、路基段。由于区间地面过渡段大部分为地面敞口段,需占用地面(由于区间大部分位于道路下方,敞口段占用路面情况较多),结构设计应减少地面占用(含施工期间临时占用),同时满足结构功能、运营维护、施工便利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要求,最大可能降低造价,做到安全可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节能环保、技术先进。关键词:明挖暗埋;U型槽;盾构始发;盾构井;小间距隧道1、前言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及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大运量的公

2、共交通成为解决城市拥堵的首选方式,地铁作为城市大运量公共交通工具的典型代表,在我国已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在地铁建设中,需结合城市近远期的规划精细设计,做到地铁工程设计安全可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节能环保、技术先进。在满足地方需求的前提下,地铁结构采用地面高架型式,以节约造价。此时地铁线路就需采用地面过渡段,从地下爬升至地面高架,地面过渡段含明挖暗埋段、U型槽段、路基段。在保证地面过渡段功能及环境协调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地面过渡段结构的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及施工便捷,就摆在了我们设计工作者面.1八刖O一、线路的选择铺设地铁路线主要是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弊端,因此地铁的路线需

3、要在穿行在市IX内。地铁IX间出地面段的设计会受到己建成建筑物、马路等固有因素的影响,还要受到城市规划、拆迁、投资等因素的限制。各种限制因素要求地铁区间出地面段设计需要合理可行。地铁区间出地面段衔接区间高架段与盾构段,占用地面距离较长,怎样少占地、保证结构安全及行车舒适型,成为了线路设计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这就需要在平面线型和纵向坡度两方面着手。1、线路平面设计:地铁区间地面过渡段两端的车站为高架站和地下站,一般高架车站采用侧式站台,地下站采用岛式站台,这就需要线路线间距从约14.2m渐变到约4.2m。左右线线间距在U型槽和路基段的宽度越小越好。2、线路纵坡设计:根据《

4、地铁设计规范》的规定:正线的最大坡度宜采用30‰[l],同吋根据地铁实际运行经验,区间最人纵坡•一般不超过28‰(为保证地铁运行速度和乘坐舒适性),故一般地铁路基段与U型段长度约310m。综合考虑线路平面与纵坡,结合地铁设计经验,一般出地面过渡段明挖段与盾构段分界处按盾构覆土不小于6.0m或1D(地铁盾构隧道一般为单洞单线,结构外径一般为6.0m或6.2m,D为隧道洞径)、左右线隧道净距不小于0.7D控制(平行盾构隧道浄间距小于盾构直径70%的小间距地段[2]需进行特殊处理)。二、结构设计(一)结构设计的原则1、明挖地下结构围护结构计算根据

5、施工过程和使用期间分阶段按增量法原理进行内力计算,计算时计入围护结构的先期位移值以及支撑的变形,最终的位移及内力值是各阶段累计值。围护结构计算采用荷载-结构模式,按施工顺序逐阶段计算。计入支撑作用时,考虑了支撑设置吋墙体己有的位移和支撑的弹性变形。2、明挖区间结构按极限状态设计,明挖区间主体结构遵照设计规范按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对其进行强度计算,必要吋进行刚度和稳定性计算。3、结构抗震设汁:区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防分类为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构造措施按抗震等级二级确定。4、结构抗浮设计:结构设计应按最不利情况进行抗浮稳定性验算,区间抗浮水位取场地地面标高。在

6、进行抗浮稳定性验算时,各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在不考虑侧壁摩阻力吋,其抗浮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05;当计及侧壁摩阻力吋,其抗浮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15。在施工阶段顶板覆土前,考虑在底板采用排水措施来满足抗浮要求;在使用阶段,区间主体设抗拔桩参与抗浮。5、耐火设计标准:地下结构中构件的耐火等级为一级。6、防水设计标准:地下结构的防水等级应为二级。(二)围护结构设计本处以武汉长江三级阶地为例(以老粘土为主),地下水不发育。基坑深度约1.5m~13.8m,考虑路面交通情况,地坑深度≤3.0m采用放坡开挖,其余均采用悬臂灌注桩或灌注桩+内支撑的围护型式,围护桩采用&p

7、hi;800@1000〜1200钻孔灌注桩,地下水采用基坑明排。根据软件计算,支撑轴力、灌注桩弯矩及水平位移均满足规范要求,围护结构设计如图1、2如图1放坡开挖如图2围护桩+内支撑(三)主体结构设计1、U型槽结构设计0前按弹性理论对U型槽结构进行分析是较为普遍而且可行的做法,宜按单筋梁进行设计[3】。为满足防洪及防撞要求,U型槽结构应高出地面不小于1.5m(当防洪水位高出地面标高吋,结构应高出设防洪水位不小于1.0m)。U型槽结构抗浮不满足要求吋,结构应采取抗浮措施,如利用围护桩、抗拔桩、设置踵板、压重等多种方式,根据工程造价、地层条件、交通要求、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