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天津河流地貌特征对城市发展影响浅析

基于天津河流地貌特征对城市发展影响浅析

ID:23080251

大小:63.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4

基于天津河流地貌特征对城市发展影响浅析_第1页
基于天津河流地貌特征对城市发展影响浅析_第2页
基于天津河流地貌特征对城市发展影响浅析_第3页
基于天津河流地貌特征对城市发展影响浅析_第4页
基于天津河流地貌特征对城市发展影响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天津河流地貌特征对城市发展影响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天津河流地貌特征对城市发展影响浅析摘要:通过对天津地理因素、河流地貌演变、城市定位以及自古以来河流对天津发展影响的分析,论述河流对于天津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及现阶段河流对于天津城市发展价值的再认知。关键词:交通枢纽;京津冀;河流;发展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22-51-21天津河流地貌特征分析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下游,北依燕山,东临渤海,是海河水系的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永定河五大支流汇合处,亦是独流减河、永定新河、子牙新河、朝白新河、蓟运河等河流的入海地,海河干流横穿天津市区,东流入渤

2、海。天津地势低平,河道纵横交错,洼淀星罗棋布,形成天津独特的地貌特征,是华北地区少有河流水系贯穿整个市域的城市。1.1天津地理区位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下游,北依燕山,东临渤海,是海河水系的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永定河五大支流汇合处,亦是独流减河、永定新河、子牙新河、朝白新河、蓟运河等河流的入海地,海河干流横穿天津市区,东流入渤海。天津地势低平,河道纵横交错,洼淀星罗棋布,形成天津独特的地貌特征,是华北地区少有河流水系贯穿整个市域的城市。1.2天津河流地貌的演变史自商代开始,黄河先后三次改道移至天津附近入海,由于数千年淤积作用,海水逐渐退至现

3、在的海平线位置,形成陆地。至西汉初年,退海之地的天津平原水系众多,航运极为便利,因捕鱼和煮盐业的的兴盛成为富饶之地。西汉末年由于局部海侵,天津附近海平面上升,使当时天津滨海平原许多村落因此消失,发展中断。直至东汉时期开始海退,公元206年起,曹操开凿平虏渠、泉州渠和新河,连接天津平原上众多河流,促进今天海河水系的形成。隋代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水路交通后,今天津城内三岔河口地区逐渐有了以捕鱼、晒盐为生的人家。金泰和五年,为方便运输漕粮,于今天津静海独流开挖新渠至柳口(今杨柳青)东折至三岔河口,入笥沟(今北运河),再北上武清,达中都。至此,天津市域内河流地貌基本成

4、型。2天津城市沿河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上文已分析说明河流水系繁多是天津城市地貌的重要特点,下面本文将对自古以来河流对天津城市发展的影响予以分析。2.1退海之地,鱼盐之利,舟楫之便造就天津作为退海之地的天津平原经过战国时期和秦代的开发,为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到西汉初年己经成为富饶之地。当时天津平原洼淀众多,因此捕鱼、煮盐业十分兴盛。朝廷为了税收和管理,在此设县,周围建有城桓,形成天津平原上早起到城市聚落。因为天津平原水系众多,航运极为便利,这些城市聚落成为当地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及水上交通枢纽。2.2人工运渠的开凿促进天津港口城市的兴起东汉末年,天津沿

5、海一带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建安十一年,曹操发兵乌桓,开凿平虏渠和泉州渠以便通海,另开凿新河运渠连接泉州渠和濡水。魏晋时期在泉州渠与?}水(今海河)回合处兴起一座叫漂榆邑的港口城市(今军粮城一带),是当时东楚渤海的要冲之地和军用物资中转站。随着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天津平原作为河海运输中转之路的地位更加稳固。2.3河流作为军事对峙要塞影响天津古代村落形成和分布五代之后,天津成为宋、辽南北对峙的前沿阵地。天津平原上的?}水(今海河)在此时被黄河夺道,并成为宋辽分界线,故称界河。双方均在各自河界两岸设防驻寨,成为军事据点。雍熙四年,宋朝沿河防线士兵在天津一带试种

6、水稻,第二年收获颇丰。从此开始了天津地区种植水稻的历史,促进了这里的农业发展并影响着乡村聚落沿海河呈带状分布。2.4北京建都奠定天津漕运和军事重镇的地位金、元时期均定都于今北京一带,称中都、大都。天津成为漕粮运输中转枢纽和通往中都达军事要地,金朝廷在此建立直沾寨并驻军,元朝在天津设海津镇,使其成为距京师最近的漕船转运和漕粮储备基地。当时地处海河运输枢纽的大直沾一带,城市聚落的萌芽已经显露,漕运的兴盛和制盐业有力的促进了人口的增加和商品经济的繁荣。2.5天津城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明成祖朱棣在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三岔河口西南处设卫筑城,赐名“天津”,意谓天子渡津之

7、地。随着明代禁海运动的实行,彻底罢黜海运,江南至北京的大运河全线贯通,天津三岔河口作为河运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成为南北漕运的中转枢纽,形成集军事防卫、漕运枢纽和商业职能于一体的城市聚落。2.6近代天津城市沿海河两岸的快速发展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英、美、法、德、日、俄、意、奥、比九国租界沿海河不断扩展,形成面积达23250.5亩的租界区,分布在海河两岸。1902年,袁世凯在海河以北建立“北洋新城”,天津市区形成旧城区、租界区、北洋新城共同构成等现代三元城市结构(如图1)。原有的政治、经济中心逐渐由旧城区转移至北洋新城和租界区,体现

8、了近代城市功能区集中于河港并沿河伸展等特点。2.7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