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乙素苷元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灯盏花乙素苷元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ID:23080716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4

灯盏花乙素苷元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_第1页
灯盏花乙素苷元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_第2页
灯盏花乙素苷元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_第3页
灯盏花乙素苷元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_第4页
灯盏花乙素苷元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_第5页
资源描述:

《灯盏花乙素苷元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灯盏花乙素苷元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赵加强1周荣光1,2杨兆祥1王金3袁正东21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100;2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650500;3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摘要】目的:建立灯盏花乙素苷元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要求,采用常规法对代表性的细菌、霉菌、酵母菌进行回收率测定,并对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采用常规法,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大于70%。结论:可采用常规法对灯盏花乙素苷元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jyqk

2、l含菌数为50~100cfu的菌悬液备用。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于24~26℃培养48h,用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以10倍稀释法稀释至10-4~10-6,制成每1ml含菌数为50~100cfu的菌悬液备用。取黑曲霉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中,于24~26℃培养7d,用5ml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取洗脱液以10倍稀释法稀释至10-4~10-6,制成每1ml含菌数为50~100cfu的菌悬液备用。22供试液制备取供试样品10g于灭菌容器中,加入pH70无菌氯化钠

3、-蛋白胨缓冲液100ml,混匀,得1∶10的供试液备用。23菌落计数方法及验证231菌落计数方法采用常规法对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进行菌落计数,通过回收率测定进行方法学验证[3]。232回收率测定试验组:取1∶10供试液1ml、含50~100cfu试验菌的菌液1ml加入平皿中,5种试验菌每种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在加有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菌液的平皿中,立即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待凝固后,于32~35℃培养48h,观察记录菌落数;在加有黑曲霉菌、白色念珠菌菌液的平皿中,立即倾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待

4、凝固后,于24~26℃培养72h,观察记录菌落数。菌液组:取含50~100cfu试验菌的菌液1ml加入平皿中,5种试验菌每种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在加有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菌液的平皿中,立即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待凝固后,于32~35℃培养48h,观察记录菌落数;在加有黑曲霉菌、白色念珠菌菌液的平皿中,立即倾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待凝固后,于24~26℃培养72h,观察记录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取1∶10供试液1ml加入平皿中,共制备10个平皿。在5个平皿中,立即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待凝固后,

5、于32~35℃培养48h,观察记录菌落数;在另外5个平皿中,立即倾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待凝固后,于24~26℃培养72h,观察记录菌落数。回收率计算方法:试验组的菌回收率(%)=(试验组菌落数平均值-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平均值)/菌液组菌落数平均值×100%。24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方法及验证241控制菌检查方法采用常规法对控制菌大肠埃希菌进行检查。242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试验组:取1∶10供试液10ml,含50~100cfu大肠埃希菌的菌液1ml,加入1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中,于32~35℃培养24

6、h。阳性对照组:取含50~100cfu大肠埃希菌的菌液1ml,加入1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中,于32~35℃培养24h。阴性菌对照组:取1∶10供试液10ml,含50~100cfu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液1ml,加入1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中,于32~35℃培养24h。供试品对照组:取1∶10供试液10ml,加入1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中,于32~35℃培养24h。检查方法:分别取上述试验组、阳性对照组、阴性菌对照组和供试品对照组的培养物02ml接种至装有5mlMUG培养基的试管内,32~35℃培养24h,在36

7、6nm紫外线下观察,若管内培养物出现荧光,为MUG荧光阳性;否则,为MUG荧光阴性。观察后滴加靛基质试液,若液面呈玫瑰红色,为靛基质阳性;若液面颜色无变化,为靛基质阴性。3结果由表1可见,采用常规法验证,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回收率均大于70%,说明灯盏花乙素苷元对上述5种菌株无明显抑制作用。由表2可知,灯盏花乙素苷元的控制菌检查可按常规法进行。4讨论灯盏花乙素苷元为人工半合成,不同生产工艺下得到的灯盏花乙素苷元产品,其所含杂质或溶剂残留成分往往不尽相同,其抑菌行为或抑

8、菌作用的强弱程度也往往不同。因此,当灯盏花乙素苷元生产工艺或方法发生变动时,应对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重新验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是药品质量检查的重要内容。在人工合成药物的研制过程中,一些研究机构或研究人员往往只注重产品本身的化学成分质量研究,而忽视或根本不进行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或方法学研究,这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按照《中国药典》的要求,应对用于非规定灭菌制剂的合成原料药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