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ID:23081390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4

关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_第1页
关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_第2页
关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_第3页
关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_第4页
关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摘要】从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建设“产教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三方面阐述如何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  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  0119-02  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服务区域经济。那么,高职院校如何达到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呢?笔者认为,可通过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具体做法如下: 

2、 一、构建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工学交替进行,需要大批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和实训指导师下企业、进车间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践。现在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普遍缺少实践经验,不能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然要依托企业资源,提高教师职业能力。  (一)与合作企业进行人才共建,培养教师实践技能6  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生产一线实习是培养高职院校专职教师“双师”素质最有效的方法,要求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和长效的合作机制。学校可积极选送教师到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进行短、中期锻炼,特

3、别是要把刚毕业的、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的教师定期送到合作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使他们熟悉企业生产实践中知识、技能、工艺流程,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增强科技综合实力,增强对企业的感性认识,以积累实践经验。教师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获得大量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有助于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有助于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改革。教师还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结合合作企业实际,发现科研课题,为企业的新技术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通过以上模式的合作,可以对教师进行

4、“双师”素质的培养,培养其实践技能。  (二)建立稳定的“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应从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理论扎实、操作技能娴熟并具备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协助学校开展实训工作。也可让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兼职教师带来生产一线的技术、工艺,可提升教学水平,使专业教师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促使他们按照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此外,还应注重专业教师执业素质、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培训,从而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纪律严明的“双师型”教师队伍。6  二、

5、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主要目的,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领域。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则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  (一)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课程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职业院校应与企业在深层次上开展紧密合作,让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并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职业院校可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

6、、人才培养规格和岗位职业素质及能力的具体要求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胜任未来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可组织教师定期下企业参加专业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从而掌握某一职业(专业)工作过程,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可考虑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与企业人员一起以任务为载体对专业课、实习实训进行系统设计与改革,形成工学结合课程,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二)开发和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课程,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将学生未来面临工作系统的内容和要求切实体现到课程中,变原来的“理

7、论+实践”课程模式为“理实一体”6课程模式。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校本教材、课业文本、工作任务书、技术手册等材料,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供指导;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把工作过程作为学习过程的参照系,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学习与工作有机融合。  三、建设“产教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一)构建校内实训实习基地  教学条件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支撑。为适应工学结合课程“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需要,在教学条件建设方面,应建设满足课程需要的理实一体标准化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是工学交替、学生进行仿真性模拟实习基地,也是培养“双

8、师型”师资的基地,更是改革创新“产学结合”模式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基地,还是产、学、研结合进行科技开发,变消费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