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高中政治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ID:23081671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4

高中政治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_第1页
高中政治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_第2页
高中政治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_第3页
高中政治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_第4页
高中政治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政治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文/周敏【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本文主要从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教材的把握、改进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政治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关键词课改;素质;教材;教法由于高中政治学科的理论性强、教学工具落后等多方面的原因,在传统政治课堂教学中,形成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就如何适应新课改、实践新课改理念,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教师提高自身素质1.要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加强学习教师要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加强学习

2、,转变教学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是一种教育的思想意识,对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重要影响。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知识的构建主体。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积极开展活动,激发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有些教师习惯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的将学生进行规范,甚至是有创造性地按自己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格式化。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有终身学习的行动。学习《考纲》,学习课程标

3、准,学习教材,学习课程理论,课改信息,掌握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2.要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多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教师应积极参加市、县培训,对自己的目标要高标准,多层次,突出实用性。多与兄弟学校,同行交流经验与心得体会,学习他们的长处。例如教师在熟悉教材的过程中,如果有把握不准的地方,可多听听其他教师的课,以他人之长补已之短。3.教师要密切关注时事高中教师应加强对时政的密切关注,能把时政材料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分析,有助于学生联系社会热点,学以致用,有助于培

4、养学生关心国家建设的意识。例在学完了《经济生活》中的“国家宏观调控”后,结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卖粮难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滞后性的结论,并且让学生提出解决的方法。由于事例大多数从学生身边、电视和报纸上获得,学生非常感兴趣。二、教师加强对教材的把握部分教师在备课之前,习惯参考现成的教案书或网络上的教案,没有对考纲、教材等进行系统的了解,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全面、深入。因此,要加强对教材的把握,首先要研读教纲。只有认真研读教纲,才能了解课程编写的背景、标准,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

5、质,开设本课程的根本目的等;只有认真研读教纲,才能了解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整体;只有认真研读教纲,才能加深对教材具体知识的理解,便《经济生活》中关于“信用卡”的知识,教纲给我们提供的教学资源链接中,解释了信用卡最常用的是银行卡,包括狭义的信用卡和借记卡。加强对教材的把握,还应该研究高考试题。如果对每年的高考试题进行认真分析,对高考试题中涉及的考点进行总结,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有针对性地对常考考点引导学生重点把握。例《政治生活》中关于政府和党的相关知识就是四川高考常考的,例2006年36题(3)题的设

6、问是“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承担财政支农的职责,以及怎样才能履行好该职责”,2012年38题(1)题的设问是“联系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党和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依据”。三、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我们只有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

7、的学习服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基础知识等情况,结合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等特点,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对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的课,可采用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的方法,例《经济生活》中“消费类型”。对教学中相似的知识,可采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例“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和

8、“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学生归纳比较就会发现均存在决定与反作用的关系,但又有区别,且学生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分析归纳能力,同时又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对教学内容容易产生分歧的地主,可分组讨论,通过思想的碰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例《文化生活》中“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如何看待中学生在生日、节日互赠高档礼物,到饭店请客吃喝的现象,可分组探讨。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