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课本资源,追求开放有活力的语文教学

整合课本资源,追求开放有活力的语文教学

ID:23087389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4

整合课本资源,追求开放有活力的语文教学_第1页
整合课本资源,追求开放有活力的语文教学_第2页
整合课本资源,追求开放有活力的语文教学_第3页
整合课本资源,追求开放有活力的语文教学_第4页
整合课本资源,追求开放有活力的语文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整合课本资源,追求开放有活力的语文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整合课本资源,追求开放有活力的语文教学  摘要: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着力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开拓。一方面开放语文课本,即把教材的背景资料、作家事迹等课外文本资源引入课堂为学生“补白”;推荐同题材或者同体裁的文章做到以精读带博读;培养学生掌握、运用一些阅读方法,发挥教材的“学习指导功能”。另一方面开放语文课堂,开展“生活语文小文库”语文实践活动,学习生活语文,拓展语文生活。  关键词:开发教材;拓展阅读;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过度关注书本学习而忽视了对生活的关注。

2、尤其是为了应对层层级级的“调研检测”,往往错误地把语文撕裂成一块块知识的碎片,机械地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严重地违背了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开拓课外语文学习资源,引领学生沟通书本与生活、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学习生活的语文,丰富语文的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开发教材文本,拓展阅读视野6  语文教材与课外丰富的文本资源互通信息,互相呼应,似花与叶、枝与根般的亲密。实施对教

3、材的二度开发,把丰富的课外文本资源,恰当地引入课堂教学,不仅能丰富课本内容,有助于学生更深入透彻地理解教材,还能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其思辨精神。  1.多方拓展,为学生“补白”  许多优秀课文的背后往往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作家特殊的生活经历、创作的思想动机息息相关。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资料,要理解课文是有难度的。在教学一篇新课文时引导学生读一些相关文章创作的背景资料、作家事迹为学生“补白”,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促发学生情感的升华。如《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一课,巴金老人用简明、平实的语言把他对家乡

4、孩子关心,以及自己对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人生感悟,从容而舒缓地娓娓道来,真挚的感情归于朴实无华的文字。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很难产生共鸣。这时,老师适当引导学生去了解巴老的生平简介,了解他一生笔耕不辍,创作和翻译了1300万字的惊人成就。老师问:“你怎样来理解‘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学生通过对拓展资料的阅读、议论,了解了巴老“真心真爱,深情深意。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的仁者风范。对文章的感悟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对巴老的敬仰之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

5、华。对课文的朗诵和背诵的兴趣就更浓了。  适度地把课外文本资源引入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文本人物情感的感悟升华。如《钱学森》一文的教学中,引入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钱学森的一段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为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库,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课文是“颁奖词”的注脚和演绎,“颁奖词”6则是课文的概括和提升。这段话的引入,既是拓展和链接了课外语文资料,又是对课文主人公一生功绩和成就最具权威性的评价,使课堂更具语文味,在情感上更扣人心弦,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上更加深入

6、透彻。  2.多篇比较,给学生“开眼”  一篇课文学完后,学生正觉意犹未尽,此时教师趁热打铁有计划地推荐一些同题材或者同体裁的文章使阅读向课外延伸。尽量做到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既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又能给予学生写法的感悟,为将来语文素养质的突破打好基础。如笔者教《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就做了大量的阅读准备工作。不仅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了关于红军的时代背景,课后又组织学生阅读了《三人行》《七根火柴》《丰碑》等关于长征题材的文章,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在拓展阅读时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相同主题的文章在选材上的不同之处

7、。阅读了《七根火柴》,学生心中树起了红军战士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阅读了《三人行》,学生感到了不让一人掉队的同志情谊;阅读了《丰碑》,学生被冻死的军需处长深深震撼……他们有的是红军中身居要位的将领、有的是倔犟年轻的“红小鬼”、有的是普普通通的炊事员……在枪林弹雨中,在饥寒交迫中,他们因为共同的信仰同舟共济、坚强不屈,“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又如在教学《石榴》一课后,笔者带着学生阅读了《我爱家乡的杨梅》《校园的梧桐树》等多篇写植物的文章,通过研读,学生初步摸索出描写植物的两种方法:如果很熟悉的植物,可按照植

8、物的生长过程来写;如果原来不太熟悉,就要按“根、茎、叶、花、果实”6的顺序仔细观察,把观察到的各部分特点描述出来。  3.多样研读,教学生“学步”  “教”与“学”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构成。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