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顶菊入侵对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黄顶菊入侵对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ID:23094692

大小:7.62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8-11-04

黄顶菊入侵对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_第1页
黄顶菊入侵对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_第2页
黄顶菊入侵对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_第3页
黄顶菊入侵对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_第4页
黄顶菊入侵对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顶菊入侵对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引言1.1外来物种入侵近年来,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为外来物种的远距离迁移、传播和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日益增加(万方浩等,2002)。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仅次于生境破坏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第二大因素,并因此而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D’AntonioandKark,2002)。外来入侵物种能够改变入侵地的自然生态系统,降低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地理隔离这一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从而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产生巨大威胁(向言词等,2001),并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Pimenteleta1.,2000)。1.1.1外来入侵物种定义

2、根据2000年出版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CUN)防止因生物入侵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指南》中的定义,本地物种(NativeSpecies)是指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区域内和扩散潜力范围内(即物种自然分布,或无直接间接引入或不需要人类干预能够存活繁衍的范围)的物种、亚种或更低级的分类群(张林艳和叶万辉,2002)。而外来物种(AlienSpecies)是指那些借助人为作用而跨过不可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出现在本不存在的地区或生态系统内,并在新栖息地生长繁殖和建立稳定种群的分类单元(徐承远和张文驹,2001)。在自然界的长期进化过程中,物种与物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一定的环

3、境和数量范围,形成稳定而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刘用场,2005)。当一个外来物种传入一个新的环境后,如果脱离人为控制,在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水分等环境条件下,大肆扩散蔓延,建立种群,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时,就成为外来入侵物种(Invasiveflienspecies)(李振宇和解焱,2002)。1.1.2我国的外来物种入侵现状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马克平等,1995),同时也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特别严重的国家之一(柏成寿,2002)。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入侵物种种类多。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生态系统中的外来入侵物种已达488种,包括265种植物、171种动物和52种微生物(

4、丁晖等,2011)。而在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公布的100种最具危害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中,约有一半已入侵我国(宋晓丰和叶桂峰,2008)。第二,传播扩散迅速。在我国大陆的3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除极少数黄项菊入侵对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地区外,均有外来物种分布(范秀琴等,2011)。第三,地理分布差异明显。外来入侵物种的物种数和物种密度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的趋势(万方浩等,2009)。第四,口岸截获日趋频繁,新疫情不断涌现。随着我国国际贸易往来的迅速发展,各口岸进境植物检疫机构截获外来有害物种的频率不断增加,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急剧上升(中国科学院学部,2009)。第五,造成损

5、失严重。外来物种入侵不仅危害农林业生产安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阻碍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俞红等,2009)。据估计,我国每年因紫茎泽兰(Ageratinaadenophora)、豚草(Ambrosiaartemisiifolia)、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等十余种外来入侵物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70多亿元人民币,而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难以计算(万方浩等,2008)。1.1.3外来物种入侵与生物多样性1.1.3.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人类正面临着人口、

6、粮食、环境、资源和能源等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在开展自然保护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各物种间、物种与环境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此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应运而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Randseta/.,2010;马建章等,2012)。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或biologicaldiversity)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具有广泛内涵的概念(马克平,1993)。在《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中,对生物多样

7、性的定义是“各种来源的活的生物体间的变异性,这些来源涵盖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生态综合体,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GastonandSpicer,2004)。根据属性可将生物多样性分为组成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DuelliandObrist,2003)。1994年我国政府制定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对生物多样性定义如下:所谓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