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纪事本末》的史源、作者及其编纂水平(丰兆校订版)

《明史纪事本末》的史源、作者及其编纂水平(丰兆校订版)

ID:23094698

大小:10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04

《明史纪事本末》的史源、作者及其编纂水平(丰兆校订版)_第1页
《明史纪事本末》的史源、作者及其编纂水平(丰兆校订版)_第2页
《明史纪事本末》的史源、作者及其编纂水平(丰兆校订版)_第3页
《明史纪事本末》的史源、作者及其编纂水平(丰兆校订版)_第4页
《明史纪事本末》的史源、作者及其编纂水平(丰兆校订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史纪事本末》的史源、作者及其编纂水平(丰兆校订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徐泓,2004.03,〈《明史紀事本末》的史源、作者及其編纂水平〉,《史學史研究》,2004年第1期,頁62-71。《明史紀事本末》的史源、作者及其編纂水平徐泓東吳大學歷史系一、前言在有關明代史的典籍中,《明史紀事本末》是一部得到學者高度評價的經典之作,《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讚它:「排比纂次,詳略得中,首尾秩然,於一代事實極為淹貫。」紀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本,1969),卷49,〈史部.紀事本末類〉,頁30a-b。在中國史學史上,是紀事本末體臻於完善之作。陳祖武,〈《明史紀事

2、本末》雜識〉《文史》,31(1989)。又收入倉修良主編《中國史學名著評介》(台北:里仁書局,1994),第2卷,頁1089-1108,頁178。陳氏認為《通鑑紀事本末》所載議論,全出於司馬光,通篇無袁樞一語;《宋史紀事本末》非每篇皆有議論。《明史紀事本末》集前人之大成,於敘事則原原本本,分部就班;於議論則引古為鑒,精心結撰,敘事之於議論,渾然一體,相得益彰,確能收「文省於紀傳,事豁於編年」之效,至此,紀事本末體史籍臻於完善。在明代史研究上,是一部經常被當作原始資料運用之作。因為在此之前的紀事本末,都

3、是根據現有的史書編輯而成的,如《通鑑紀事本末》是依《通鑑》改編成的,史料價值不高;而《明史紀事本末》成書於順治十五年(1658),在乾隆四年(1739)官修《明史》成書之前七十三年,其於史料之取捨及評論史事之觀點,不少與《明史》有出入之處,史料價值頗高。因此,被近代史家認為是一部「可以與《明史》互為補充」,金毓黻,《中國史學史》(台北:鼎文書局據1957年修訂本重排,1982),頁232-233。陳祖武(1989),頁180-181。王樹民,《史部要籍解題》(北京:中華書局,1981),頁194-19

4、7。謝國楨,《增訂晚明史籍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頁52-55。「是最有用和最可靠的有關明史的早期著作之一」。WolfgangFranke,"HistoricalWritingduringtheMing,"p.760.inFrederickW.Mote&DenisTwitchett(ed.)TheCambridgeHistoryofChina,Vol.7TheMingDynasty,1368-1644,Part1(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

5、8).王樹民認為:《明史紀事本末》「敘事部分詳略得宜」,又「編著時,《明史》尚未成書,當時明代野史遺留者甚多,谷氏得儘量採用,或出於《明史》的記載之外」,對明代的社會動亂及許多重要史事,「都作了專篇論述,而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史部要籍解題》,頁194-197)。出版以來,三百多年間,一直被史學界認為是「研究明代史事的基本史籍之一」。陳祖武(1989),頁173。《明史紀事本末》的優點,是它能在明代近三百年千頭萬緒的史事中,提綱挈領,疏而不漏地選取八十個專題,記載明代重大史事,包括了政治、軍事及典章制

6、度的基本內容,涉及漕運、河工、礦監、稅使等與國計民生攸關的問題。謝國楨(1981),頁55。他認為:該書「記有明一代大事,原委起訖,極有條貫,而每篇後之論贊洞見當時癥結,頗具見地。」近年來因參加「明代典籍研讀會」,重讀《明史紀事本末》,首先仔細校讀〈開國規模〉,寫成〈《明史紀事本末.開國規模》校讀:兼論其史源運用與選材標準〉、〈《明史紀事本末.嚴嵩用事》校讀:兼論其史源運用及其選材標準〉及〈《明史紀事本末.南宮復辟》校讀:兼論其史源運用及其選材標準〉,引起研讀會同仁們的興趣,已完成〈太子監國〉、〈江陵

7、柄政〉、〈沿海倭亂〉、〈平定東南〉、〈東林黨議〉、〈安南叛服〉、〈王振用事〉、〈礦稅之弊〉、〈崇禎治亂〉、〈魏忠賢亂政〉、〈河漕轉運〉、〈平浙閩盜〉、〈平南贛盜〉、〈平鄖陽盜〉、〈平山東盜〉、〈俺答封貢〉、〈更定祀典〉、〈平徐鴻儒〉、〈平河北盜〉等篇的校讀。《明史紀事本末》校讀成果出版情況一覽表作者篇名出版資料徐泓《明史紀事本末‧開國規模》校讀:間論其使原運用與選材標準《台大歷史學報》20期,1996徐泓《明史紀事本末‧嚴嵩用事》校讀:兼論其使原運用與選材標準《暨大學報》1期,1997林麗月讀《明史紀

8、事本末.江陵柄政》--兼論明末清初幾種張居正傳中的史論《師大歷史學報》24期,1996吳智和《明史紀事本末.王振用事》校讀《華岡文科學報》23期,1999邱炫煜《明史紀事本末》史論出自蔣棻代作說《第一屆兩岸明史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1996邱炫煜《明史紀事本末.開設貴州》校讀:兼論作者的使識與全書的評價《明代研究通訊》2期,1999邱炫煜《明史紀事本末.鄭芝龍受撫》校讀《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9期,2001邱炫煜《明史紀事本末.平徐鴻儒.附王好賢、于弘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