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平面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规范

ID:23101800

大小:22.1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04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规范_第1页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规范_第2页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规范_第3页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规范_第4页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城市道路平面设计规范  篇一: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道路几何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当旧路

2、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代表年)  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

3、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  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4、  圆曲线半径小于表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  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的规定加宽。  视距的规定如下:  一、道路平面、纵断面上的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表规定值。寒冷积雪地区应另行计算。  二、车行道上对向行驶的车辆有会车可能时,应采用会车视距。其值为表  中停车视距的两倍。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

5、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三、对于凸形竖曲线和立交桥下凹形竖曲线等可能影响行车视距,危及行车安全的地方,均需验算行车视距。验算时,物高为;目高在凸形竖曲线时为,在桥下凹形竖曲线时为。  四、平曲线内侧的边坡、建筑物、树木等均不应妨碍视线  设置分隔带及缘石断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快速路上无信号灯管制交叉口的中间分隔带不应设断口。快速路上两侧分隔带的断口间距应大于或等于400m。  二、应严格控制快速路、主干路的路侧带缘石断口。缘石断口位置应离开交叉口,间距应大于50m。  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50km/h的路段需加速

6、合流或减速分流时,应设变速车道。  路段内人行横道应布设在人流集中处。人行横道应设在通视良好的地点,并应设醒目标志。快速路上行人过街应采用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  机动车车行道最大纵坡度限制值应符合表的规定。  坡长限制规定如下:  一、设计纵坡度大于表所列推荐值时,可按表的规定值时,设纵坡缓和段。缓和段的坡度为3%,长度应符合本条二的规定。  二、各级道路纵坡最小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的数值,并大于相邻两个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  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超高横坡度与道路纵坡度的合成坡度应小于或等于表规定值。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

7、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各级道路纵坡变更处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采用圆曲线。竖曲线半径及最小长度应符合表的规定。设计中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规定的一般最小半径值;特殊困难时,应大于或等于极限最小半径值。非机动车车行道的竖曲线的最小半径为500m。  桥梁引道设竖曲线时,竖曲线切点距桥端应保持适当距离,大、中桥为10~15m,工程困难地段可减为5m。

8、隧道洞口外应保持一段与隧道内相同的纵坡。  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下列几种组合:  一、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急转的平曲线或反向曲线。  三、在长直线段内,插入小于一般最小半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