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负担面面观 .

财政负担面面观 .

ID:23105217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4

财政负担面面观 ._第1页
财政负担面面观 ._第2页
财政负担面面观 ._第3页
财政负担面面观 ._第4页
财政负担面面观 ._第5页
资源描述:

《财政负担面面观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财政负担面面观.提到财政,社会上大多数人普通都这样认为:财政是财神爷,有的是钱!殊不知,如今的财政(特别是地方财政)已是入不敷出,难以为继。请看:——债务包袱。一是外债。据《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1年第5期报道:截止目前,湖北省襄樊市已有6大项目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包括“黑字还流”贷款、贴息贷款、政府混合贷款等,贷款总金额6341万美元。由于主客观因素、生产不景气,贷款单位还息都很困难,无形中财政成了“买单人”。从2001年开始进入还债高峰期,每年要偿还世界银行贷款债务在2500万元以上,这个时间一直要持续到201

2、5年。二是内债。据《中国财政》2001年第7期报道:近几年来,湖北省黄冈市在向上争取7.3亿元国债专项资金和2.9亿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同时,向国内商业银行和信托投资机构举借建设性贷款和项目配套资金11.7亿多元。在债务偿还机制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举债过多,还贷压力过大,使县乡财政举步维艰,如履薄冰。——赤字包袱。一是明赤字。由于地方财政实现预算收入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只能是消极的、低水平的收入增长,久而久之,必然形成“虚胖”财政。而实际可用财力小,收入短欠导致支出拖欠,有明确政策规定的支出水平,也无法给予足够的保证

3、,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还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无法预计的政策性、突发性的增支因素,这样,进一步撕开了赤字缺口。据《财政研究》2001年第1期报道:湖南省汨罗市29个乡镇中,1999年末有24个共累计赤字达3340万元,收支缺口大,支付难保,已经严重影响了乡镇政权的运转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暗赤字。最突出的是越滚越大的粮食挂账。据《中国财政》2001年第7期报道:截止2000年,湖北省黄冈市各县市因政策性亏损造成的老财务挂账仍有9000多万元未处理完,新财务挂账(政策性贴息)17个多亿。这些挂账,使表面平衡的县乡财政被动

4、地卷入赤字的泥潭,无法自拔。——企业包袱。企业是地方各级政府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财政支柱,而现实是很多中小企业变成了政府的包袱。一方面大批企业经营者难以为继,无钱纳税,造成财政收入不能与时间进度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另一方面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亏损增加,效益下滑,导致大批职工下岗失业,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必须由地方政府拿出一定财力解决,使经济问题变成社会问题。而且,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牺牲财政利益为代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对于财力本不充实的地方财政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据《财政研究》2001年第1期报道:汨

5、罗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潜伏着养老保险不保险的危机。全市到1997年底止,累计养老保险基金2100万元,从1998年起,由于参保人数下降,投保企业收缴难度大,欠缴严重,每年亏损390万元。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等“三条保障线”无疑是“三条高压线”,一旦资金的征缴、筹集出现缺口时,最终是由财政兜底。——供养包袱。近几年来,中央和省市出台了幅度极大的职工增资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政策,并对各级财政安排的农科教、公检法、计划生育甚至宣传、文化的支出,提出了法定的定额、定比要求。尽管这些政策要求的刚性很强,

6、但许多县市无法达到。据《湖北财税》1999年增刊报道:某省直机关1997年“三定”后,行财口供给的编制人员非但未减少,反而比“三定”前增加1478人,增长14.7%。地市以下更是如此,地方政府对机构改革是“雷声大,雨点小”,未动真格。据某市统计,1999年全市所辖10个县市区财政供给人数已膨胀到17.5万人,而同期财政收入仅有17.3亿元,剔除不可用财力,人均供给经费不足6000元,保工资发放极其艰难。在每年新增财力远远低于法定增资、增支标准的情况下,消失多年的拖欠工资现象卷土重来就不足为奇了。让人揪心的是,自该市

7、规定乡镇教师工资上划县市区统一发放后,一些本已蜕变为“教育财政”的乡镇财政,除去上划的教师工资,乡镇金库竟空空如也。——担保包袱。1995年颁布的《担保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无权对经济合同进行担保。但这一规定在许多财政困难的县市难以执行。某县为了新上一个中型企业,不仅向全县在职干部职工集资,而且用下一年度的财政收入担保向商业银行借贷。据了解,个别县用财政收入担保一直排到了2005年。有了财政担保,商业银行在一些企业难以偿还到期债务时,便依靠垂直管理优势,利用结算手段从财政账户强行划扣,使企业债务转化为财政

8、债务,财政资金调度也因此陷入困境。据《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1年第5期报道:襄樊市利用外国政府贷款6大项目中,有4个项目由财政提供担保,担保金额1371万美元。在财政担保的4个项目中,市服装厂和市劈离砖厂的债务已于1998年前全部了结,由于企业无力偿还外债,市财政累计归还外债折合人民币3082万元。——转嫁包袱。主要是金融、非金融部门的债务包袱转向了财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