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特色康复及健康指导

中医药特色康复及健康指导

ID:23111993

大小:72.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04

中医药特色康复及健康指导_第1页
中医药特色康复及健康指导_第2页
中医药特色康复及健康指导_第3页
中医药特色康复及健康指导_第4页
中医药特色康复及健康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特色康复及健康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目录1.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¼¼¼¼¼¼¼¼¼¼.22.糖尿病(消渴)中医特色健康教育¼¼¼¼¼¼¼¼.53.慢性支气管炎(咳嗽)中医特色健康教育¼¼¼¼¼.64.高血压病(眩晕)中医特色健康教育¼¼¼¼¼¼¼¼.75.阑尾炎(肠痈)中医特色健康教育¼¼¼¼¼¼¼¼.86.股骨颈骨折(骨断筋伤)中医特色健康教育¼¼¼¼.97.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中医特色健康教育¼¼¼¼.108.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中医特色健康教育..119.异位妊娠(宫外孕)中医特色健康教育¼¼¼¼¼¼...1310.小儿肺炎(肺炎咳喘)中医特色

2、健康教育.¼¼¼¼..1411.小儿腹泻(泄泻)中医特色健康教育.¼¼¼¼..¼¼15WORD格式可编辑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生活起居指导、情志指导、饮食调护指导、用药护理指导、康复护理指导、专科护理。一、生活起居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1.顺应自然2.平衡阴阳3.起居有常4.劳逸适度5.慎避外邪6.形神供养二、情志指导1.七情内容喜,怒,忧,思,悲,恐,惊2.七情致病损伤五脏,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3.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1)诚挚体贴,全面关心(2)有的放矢,因人施护(3)清净养神,宁心寡欲(4)怡情畅志,乐观愉快4.情志护理的基

3、本方法(1)言语开导(2)清净养神(3)移情易性(4)情志相胜(5)顺情解郁三、饮食调护1.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1)饮食有节、按时定量(2)调和四气、谨和无味(3)饮食清淡、吃忌厚味(4)卫生清洁、习惯良好(5)辨证施食、相因相宜(6)辩药施食、特殊忌口(7)因人施食、因时施食2.食物性质分类(1)热性食物(2)温性食物(3)寒性食物(4)凉性食物(5)平性食物(6)补益性食物(清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平补类食物)(7)发散类食物3.辨证施膳原则:“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1)辨证施膳必须考虑个人的体质特点,例如形体肥胖之人多痰湿,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

4、品;形体消瘦之人多阴虚血亏津少,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品。WORD格式可编辑(2)春季万物始动、阳气发越,此时要少吃肥腻、辛辣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应多食清淡之菜蔬、豆类及豆制品;(3)夏季炎热多雨,宜吃些甘寒、清淡、少油的食品,如绿豆、西瓜、鸭肉等;(4)虚证患者以其阴阳气血不同之虚,分别给予滋阴、补阳、益气、补血的食疗食品治之;(5)实证患者应根据不同实证的证候,给予各种不同的祛除实邪的食疗食品,如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攻逐水邪等;(6)寒性病证,给予温热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7)热性病证,给予寒凉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四、用药指导(一).给药时间1.一般药,宜在进食后半小时服用;

5、2.急性病者可随时多次给药;3.滋补药、开胃药,宜饭前服;4.消食导滞药,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5.安神药、润肠通便药,宜睡前服;6.驱虫、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服;7.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数日开始服用,来月经后停服;8.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9.某些药物的服用时间遵医嘱。(二)给药方法1.汤剂一般每日一剂,分2次服,上下午各一次;或遵医嘱服用;2.急症、高热、危重病人遵医嘱服用;3.丸、片、散、膏、酒等中成药按说明定时服用,一般每日2—3次;4.一般中成药宜用白开水送服;5.祛寒药可用姜汤送服,6.祛风湿药可用黄酒送服,以助药力;7.胖大海、番泻叶等容易出味的药物可

6、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8.呕吐病人在服药前,可先服少量姜汁或嚼少许生姜片或橘皮,以预防呕吐;WORD格式可编辑9.病在口腔、咽喉者宜缓慢频服或随时含服;神昏病人可给予鼻饲。(三)服药温度1.一般汤剂宜温服,以免过冷过热对胃肠道产生刺激;2.寒证用热药宜热服;3.热证用寒药宜凉服;4.一般理气、活血化瘀、补益、发汗解表药宜热服;5.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暑药等宜凉服。五、康复护理指导1.中医药特色的康复护理(包括语言、肢体功能锻炼、心理康复等)2.太极拳3.八段锦4.推拿按摩5.音乐疗法6.中医保健操7.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六、专科护理WORD格式可编辑糖尿病(消渴)中医特色健康教

7、育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典型病人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为特点,即:“三多一少”。2、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治疗糖尿病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均有良好疗效。【预防与保健】糖尿病除药物治疗外,注重生活调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膳食方面:严格控制饮食,忌摄入过多热量,这是降低血糖,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首要条件。进食的总热量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生理条件、劳动强度及工作性质而定。患者可常食猪肾、黄鳝、猪脊肉、淡菜、田螺、山药、玉米须、蘑菇、苦瓜、南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