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硅氧烷近晶相单体的合成及应用

简析硅氧烷近晶相单体的合成及应用

ID:23114129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4

简析硅氧烷近晶相单体的合成及应用_第1页
简析硅氧烷近晶相单体的合成及应用_第2页
简析硅氧烷近晶相单体的合成及应用_第3页
简析硅氧烷近晶相单体的合成及应用_第4页
简析硅氧烷近晶相单体的合成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析硅氧烷近晶相单体的合成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析硅氧烷近晶相单体的合成及应用1引言  智能调光玻璃(Smartentar公司),用于验证化合物中碳、氢元素的含量比例,进一步确定产品结构的正确性;L2340波形发生器(美国TEGAM仪器公司),用于产生双稳态器件所需的波形及电流频率的调节;TEGAM2732波形放大器(美国TEGAM仪器公司),用于将发生器的信号进行倍数放大;F加入,在120℃下搅拌反应8h。冷却后,在搅拌下将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出现大量白色固体,继续搅拌10min,过滤,用水洗涤固体,得化合物1粗品,粗品过硅胶柱提纯,石油醚∶二氯甲烷=6∶1为洗脱剂,冲下产品,白

2、色固体。用20mL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15.4g,测得液相相色谱纯度HPLC为98.3%,收率92%。  2.3.24-(10-(1,1,3,3,5,5,5-七甲基硅氧烷基)癸氧基)-联苯氰(2)的合成  向250mL茄形瓶内,加入12.2g(0.037mol)4-(9-烯-癸氧基)-联苯氰(1),8.1g(0.037mol)的1,1,1,3,3,5,5-七甲基硅氧烷,10mg的六氯铂酸和150mL甲苯,氮气保护下搅拌溶解,然后回流8h。旋去溶剂,剩余固体过硅胶柱分离,石油醚∶二氯甲烷=3∶1为洗脱剂,冲下产品白色粘稠状液体14.3

3、g,测得液相色谱纯度HPLC为98.6%,收率70%。  产品核磁测试结果如下:  1HNMR(CDCl3,300MHz)∶δ=7.66-7.59(m,4H,Ph-H),7.50(d,2H,J=8.6Hz,Ph-H),6.98(d,2H,J=8.6Hz,Ph-H),3.99(t,2H,J=6.5Hz,Ph-O-CH2),1.84~1.79(m,2H,-CH2-),1.49~1.28(m,12H,-CH2-),0.60~0.55(m,2H,-CH2-),0.13(s,9H,-Si-CH3),0.11(s,6H,-Si-CH3)

4、,0.07(s,6H,-Si-CH3);13MR(CDCl3,75MHz)∶δ=160.0,145.3,132.6,131.2,128.4,127.1,119.1,115.2,110.2,68.2,33.6,29.8,29.7,29.5,29.4,26.2,23.4,18.4,1.9,1.4,0.4.  元素分析结果:  C30H49NO3Si3,理论值(%):C:64.81,H:8.88,N:2.52;实测值(%):C:64.99,H:8.34,N:2.50.  上述结果表明,所得化合物结构正确。  3结果与讨论  3.1

5、相关液晶参数的测量方法  (1)单体液晶化合物的光学各向异性(Δn)采用NAR-4T型阿贝折射仪在25℃温度下,用钠光源(589nm),将质量分数5%的所合成的近晶相单体溶解于液晶母体,测量出混合物的寻常光折射率及非常光折射率,然后计算出混合物的光学各向异性值Δn,由于为线性关系,因此可以反推出纯的单体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值;  (2)单体液晶化合物的介电各向异性(Δε)采用HIOKI3522-50LCR测试仪在25℃温度下,将质量分数5%的所合成的近晶相单体溶解于液晶母体,测量出混合物

6、的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由于为线性关系,因此可以反推出纯的单体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值;  (3)化合物的DSC升温曲线图所用的设备为TA-2010型差热分析扫描仪,初始温度-100℃,加热速率为10℃/min,升温至300℃,找出液晶单体具体的相态转变温度;然后通过偏光显微镜(POM)控制温度,着重观察在相态转变温度时,化合物观察化合物的液晶织构的变化,确定所合成的近晶相化合物的液晶相态。  (4)测量所合成的近晶相单体液晶化合物的黏度,采用NDJ-79旋转黏度计,在25℃温度下测定,将质量分数5%的所合成的近晶

7、相单体溶解于液晶母体,测量出混合物的黏度,由于黏度是对数关系,根据公式Logγ1=∑CiLogγ1i,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可以反推出纯的单体液晶的黏度。  3.2单体液晶参数的测定结果  采用上面的测试方法,得到的化合物2的液晶参数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该单体具有非常宽的近晶A相温宽,从-9.0℃到59.2℃,温宽超过60℃,用于调配近晶相混晶有着较大的优势。  3.3近晶相混晶的制备  3.3.1近晶相配方的组成  我们将制得的近晶相单体用于近晶相配方的测试。  3.3.2近晶相配方的性能测试  

8、采用3.1所述的测试方法,得到了近晶相配方的相关参数如下表所示。得到的近晶相配方温宽为-62.06℃到60.86℃。  3.4近晶相双稳态器件的制备  3.4.1ITO玻璃的清洗  将5cm5cm的ITO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