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某工程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ID:23115987

大小:91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4

某工程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_第1页
某工程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_第2页
某工程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_第3页
某工程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_第4页
某工程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工程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隧道监控量测方案新建铁路大瑞线大理至保山段站前工程第三标段大柱山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编制:审核:批准: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大瑞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二OO九年四月隧道监控量测方案大柱山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一、量测目的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据,为完善隧道工程设计与指导施工提供可靠的足够的数据。二、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2、《复合式衬砌图(有碴轨道)》

2、图号:大瑞隧参(07)02;3、大柱山隧道施工图(1、2、3、4册)。三、量测项目根据大柱山隧道的特点,必测项目包括:⑴洞内、外观察;⑵二次衬砌前净空变化;⑶拱顶下沉;⑷地表下沉(浅埋隧道必测,H0≤2b时);选测项目包括:(1)钢架应力;(2)喷射混凝土内力;(3)锚杆轴力;(4)围岩压力;(5)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接触应力;(6)二衬内力;(7)隧底隆起;(8)爆破振动;(9)围岩内部位移;(10)纵向位移;(11)空隙水压力;(12)水量。四、仪器配备和人员配备1、量测仪器隧道监控量测方案大柱山隧道监控量测设备配备表监控量测项目仪器型号数量

3、洞内、外观察数码相机索尼W2002台拱顶下沉地表沉降水准仪徕佧NA7244台全站仪徕佧T8022台净空变化收敛仪JSS30A2台备注:进、出口各配备一套。2、人员配备⑴大柱山隧道进口监控量测小组序号姓名职务备注1周立涛组长二分部工程部长2张奇兵副组长技术员3夏海军组员技术员4卢凯组员技术员⑵大柱山隧道出口监控量测小组序号姓名职务备注1陈志强组长三分部技术副经理2刘学副组长技术员3岳峰组员技术员4杨刚组员技术员五、监控量测方法隧道监控量测方案1、洞内外观测。洞内观察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当地质

4、情况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后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观察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对已施工区段观察每天至少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状况。洞外观察包括对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2、净空变形量测⑴量测断面间距净空变形量测包括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量测断面的间距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埋置深度及工程重要性等确定。根据隧道平导正线及平导的性质,监控量测断面间距如下页表1、表2:大柱山隧道平导监控量测断面间距表1围岩级别断面间距(m)V10IV30III

5、50大柱山隧道正洞监控量测断面间距表2围岩级别断面间距(m)V5隧道监控量测方案IV10III30⑵测量测线的布置监控量测测线布置根据开挖方法互围岩地段,布置如下表3:大柱山隧道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表3地段开挖方法一般地段特殊地段全断面法一条水平测线_———台阶法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a)(b)拱顶下沉量和净空变化量测测线布置如上页图(a)、(b)。图(a)为拱顶测点和1条水平测线示意,图(b)为拱顶测点和2条水平测线、2条斜测线示意。⑶监控量测频率拱顶下沉量测与水平相对净空量测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在每次开挖后尽早进行,

6、初读数在开挖后12小时内读取,最迟不大于24小时,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期支护变形值的读数。隧道监控量测方案测点要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为保护,拱顶量测后视测点必须埋设在稳定的围岩上,并和洞内水准点建立联系。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别按表4和表5确定。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要增大监控量测频率。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表4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m)量测频率(0~1)B2次/天(1~2)B1次/天(2~5)

7、B1次/2~3天>5B1次/7天注: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表5位移速度(mm/d)量测频率≥52次/天1~51次/天0.5~11次/2~3天0.2~0.51次/3天<0.21次/7天注: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3、地表下沉量测隧道监控量测方案地表下沉量测根据隧道埋置深度、地质条件、地表有无建筑物、所采用的开挖方式等因素确定。地表下沉量测的测点应与水平净空相对变化和拱顶下沉量测的测点布置在同一个横断面内。大柱山隧道进口地表无建筑物,按表6执行,出口地表有建筑物,按表7执行。地表下沉量测测点纵向间距(无建筑物)表6埋置深度H地表下

8、沉量测断面间距(m)H>2B50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