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苏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苏教版.doc

ID:23135202

大小:25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4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苏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苏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苏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苏教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苏教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苏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检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瑰丽(ɡuī)谛听(dì)静谧(mì)参差(cī)B.风靡(mǐ)坻屿(chí)藻荇(xìnɡ)幽邃(suì)C.山岚(lán)竹篾(miè)红桧(huì)俶尔(shū)D.蕨菜(jué)雄踞(jù)翕忽(xī)幢顶(chuánɡ)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青山绿水鳞次栉比心驰神往轻描淡写B.葱郁如染随机应变迎刃而解见异思迁C.人迹罕至引人入胜别具一格穿流不息D.接风洗尘拈轻怕重欣欣向荣恍如隔世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2、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怀民亦未寝C.其岸势犬牙差互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2分)()A.2015年3月15日,中国迎来了第33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为“消费与安全”。B.通过《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对醉驾者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C.雷锋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D.为了防止溺水事故不再发生,学校跟学生签订了安全责任书。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

3、者义不容辞的责任。C.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D.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6.根据要求默写。(4分)(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_____;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2)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盖竹柏影也。(3)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4)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5)诗以言志,杜甫在《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诗人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报春的

4、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7.语文实践活动。(6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出书斋,畅游天下,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时尚,今年我国首次将每年的5月19日定为“国家旅游日”。让我们放松心情,踏上旅程,来感受旅游文化的魅力吧!【连线人文】下面列举了我国的一些重点风景名胜区,你知道这些地方吗?请仿照示例,选出两个景点写出与之有关的人物、诗文、传说或故事名称。(2分)①襄阳古隆中  ②黄河壶口瀑布   ③南京钟山   ④黄山  ⑤岳阳楼—洞庭湖    7⑥桃花源    ⑦井冈山    ⑧杭州西湖  ⑨韶山    ⑩长江三峡示例:襄阳

5、古隆中——诸葛亮《隆中对》杭州西湖——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说现象】请仔细观察下面名为“自卫”的漫画,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并揭示它的讽刺意义。(2分)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讽刺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分享收获】一路游来,自然美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让我们大开眼界,返程中你一定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那么赶快拿起电话向爸爸妈妈说几句这次出游的收获吧!他们一直在家翘首期盼呢。(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品悟(40分)(一)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甲】小石潭记(节选)

7、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

8、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