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带泥的文学野花

简谈带泥的文学野花

ID:23151832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5

简谈带泥的文学野花_第1页
简谈带泥的文学野花_第2页
简谈带泥的文学野花_第3页
简谈带泥的文学野花_第4页
简谈带泥的文学野花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谈带泥的文学野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谈带泥的文学野花导读:现在请大家鉴赏的文章是民间和神智方面的论文提纲范例。本篇文章有利于同专业方向的大学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写作毕业论文范文前写作和查找资料有清晰思路。繁音曼节的湘西民间词当你为湘西优美的山水、奇异的风俗和丰富多彩的民歌民谣陶醉的时候,你是否知晓:这块神秘的土地上,还悄然开放着一种更加神秘有趣的文学野花湘西民间词?湘西民间词主要不是用于歌唱而是用于吟诵或对诵,当地把叫对词.对词与对歌都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艺术.对歌常为放开嗓门让山谷产生回音对词则以吟诵的形式来倾诉衷情.由于吟跟唱的区别,这种词与一般歌谣迥异.且看这首

2、《又团圆》:郎高坡高界飞崖陡壁唱山歌/姐琉璃瓦屋坐高脚板凳绣花绣朵绣绫罗/唱得我姐脚懒手懒冒有劲呗/像织匠呗难抛梭/绣得楠竹尖尖水竹尖尖烟竹尖尖接上天罗/郎做个剌榔子藤藤枝枝挂挂丝丝纽纽要来缠/记得那年那月那日时皇桶炸箍惊散了/今年今月今日今时破篾织箍又团圆词中写景物、风土人情皆为当地实有,但写景抒情,诙谐地表达了一种男女相恋情.词的本篇简谈带泥的文学野花论文范文综合参考评定下度:经典标题意象源自乡间常见的山水、植物、动物,以及人们劳作生活的的工具和自身情态.这是真正长泥土深处而且泥味十足的艺术.虽说泥味十足,却又有艺术美感.特殊的长

3、句形式,加上叠词、衬词的巧妙运用,吟诵起来繁音曼节,变化有致,颇具音韵美.湘西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由于共的自然及人文环境,这种民间词广泛存于民族中.侗族把这种词称为垒,有些地方也叫排话.不管何叫,其指形式皆为一类型的民间词.比侗族的这首《今朝相逢》:黄土打墙团团转转细细看来像两层天/今朝相逢本篇文章原创出处:shuoshilunargin:0auto;font-size:12px;color:#666666;">民间和神智论文提纲范例界.一首《生死共泥》呈现我们眼前的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生活方式和古朴的男女情爱:当初俩我立愿栽花唯愿五日

4、一风十日一场雨/天从人愿花树成双开花结果你看我笑我看你笑笑/俩我手捧香炉跪落阳桥上凭天凭地断生断死断阴断阳结伴不分散/有情有义连个朋友树高万丈叶落归根生生死死共堆泥.有时候,古老和古朴也是一种清新,只看我们何去读.俚俗漫溢的神智诗最早认识神智诗是湘西怀化,一首题为《长夜》的怪诗引起了我的兴趣.写得有长有短,有横有侧,有粗有细,有反有倒,有民间专业论文如何写2463308正有斜,简直像三岁娃娃的信手涂鸦,你读时却须以看图会意的方法来理解.(图)此诗解读为:长夜横枕门半开,妻反身(转身)月儿歪短命到今无口信,望断肝肠从不来(无人来).此诗

5、描写一妇女对丈夫未能期归来,甚至连口信也未捎回的责怨声.诗中骂丈夫为短命鬼以及全诗粗俗语调正合当地山野村妇个性.其中到与倒、干与肝、长与肠谐音.乡间秀根据这类诗借助汉字象形会意和形为谜面、意为谜底的特点,将其称为谜象诗.谜象诗,没有从书上查到,但跟神智诗应该属于一个品种的不叫法.湘西至湘、黔、桂、川、渝、鄂、赣等诸地民间都流传着,其范围广,大概是受了苏东坡一首神智诗诗的影响的缘故.据说,北宋时期辽国有个使者来到汴京,目空一切,吹自能诗善赋,用他们创造的辽文写诗,考倒朝廷的文武百官.为辽文是从汉字变化而来,看起来像汉字,但又不是汉字.苏

6、东坡为了压一下他的傲气,说:赋诗易,观诗稍难,辽使大笑,认为宋朝大文人说这样的话真外行.谁知当他看到苏东坡写的诗,无论何也读不出个以然来,终究服了输.此后他再也不敢向人炫耀自的诗了.原来,苏东坡写的是跟民间谜象诗一样的一首诗,题为《晚眺》:(图)此诗的读法是: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后来,文人们把这首七言绝句用诗体叫做神智体,意思是靠心领神会和智慧来破译.其实质而言,和回文诗一样,是难能而不怎贵的东西,你甚至以说有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但由于以义写图,使人自悟,兼有会意的性质,谓察于未形,对于训练

7、人们的思维还是有一些作用的,时又是一种智力游戏方式.娱乐也是平民百姓需!九百多年过去,文人创作中越来越难读到这种游戏味颇浓的神智诗了.尤其是经历文革那种凡诗必充满斗争火焰的岁月,这类诗几近绝迹,而民间却没有消失.至于《晚眺》和《长夜》,究竟该叫做神智诗还是谜象诗,其实都不怎要紧.要知晓的是们皆具游戏味,前者漫溢着浓郁的乡间俚俗气息,后者洋溢着文绉与雅致.是文人借鉴了民间,还是民间模仿了文人?这恐怕不是我辈能够弄清楚的了,但这中相异和相互影响的微妙趣味中,我隐约地感觉到到文人创作与民间创作间始终存一条斩不断的纽带.以上二则分别载于:《人

8、民日报?海外版》,1994。9。10《农民友》,1994。3。3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