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绘画在影像时代影响下的演变和发展

浅谈传统绘画在影像时代影响下的演变和发展

ID:23156736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4

浅谈传统绘画在影像时代影响下的演变和发展_第1页
浅谈传统绘画在影像时代影响下的演变和发展_第2页
浅谈传统绘画在影像时代影响下的演变和发展_第3页
浅谈传统绘画在影像时代影响下的演变和发展_第4页
浅谈传统绘画在影像时代影响下的演变和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传统绘画在影像时代影响下的演变和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传统绘画在影像时代影响下的演变和发展文/李娜【摘要】今天,我们生活的感知世界被铺天盖地的影像和图片重重包围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使社会文化的主要表达方式由文字逐渐转换成了影像。快捷、多变、直接、高信息量,影像以其独具的众多优良特性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视觉感受与阅读方式,进而改变着大众的思维习惯与审美取向。而这一切也让传统绘画经历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转变。一方面影像技术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素材收集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对影像资源的重组与置换,艺术家们将影像元素作为探索绘画语言的灵感参照,在图形、技法、透视和光影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

2、探索和尝试。使绘画艺术从语言形式、叙事手法再到观念传达上都找到了新的可能性。【关键词】影像;摄影;传统绘画;抽象化;具象化;卡通化;符号化一、影像的出现与绘画发展的交集19世纪以来,科技蓬勃发展不但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也影响着艺术的发展方向。摄影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艺术家从宗教与肖像题材为主的传统绘画中解放出来,从画室走向大自然,他们获得了追求个性的自由。然而,仅仅过了半个世纪,摄影与影像技术就从高端的记录工具成为低成本、普及型的应用工具。工业时代对媒体要求的改变和传媒业自身的发展要求,使得影像更是呈现出被迅速生产、复制、全球覆盖的特

3、点。于是,传统绘画渐渐失去了原本的功用与魅力,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有不少人认为架上绘画即将走向消亡。但是也许恰恰是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才促使这一时期成为了美术史上绘画自身语言最受重视的时期。艺术家们开始更为重视画面中构图的形式感、色彩的主观性、笔触的独特性等这些绘画本质上的审美语言,进而通过对色彩、形式语言,以及个性表达上的不断创新,使当时的绘画风格和表达方式朝着表现、抽象的方向演进。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确,艺术家们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拒绝影像时代的到来,一批走在欧美艺术之巅的艺术家们选择了丢掉画笔,并提出“先锋艺术”的观念

4、。一时间涌现出了观念、装置、行为、影像等大量新艺术形式的作品,这一西方艺术体系当中革命性的改变引发了持久的讨论,艺术家们以实际行动迎接着“影像时代”的挑战。在经历了这个“激烈”的实验过程之后,艺术家们逐渐意识到视觉艺术的表达手段从画笔演进到摄影机,只是在技术手段上的一种丰富和递进。艺术的发展和变革固然跟技术的推动有关,但其核心思想并不会因为技术手段的改变而改变,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关于人类的想象力、审美的感受力和对现实的观察力等这些永恒的命题上来。所以在今天,如何运用恰当的技术手段来精确地表达艺术家自身的情感、想象力和创作观念,这是一个影像艺术

5、家和架上绘画艺术家都要面对的问题。二、影像元素在绘画中的呈现早期影像元素被运用于绘画创作的例子,当属波普艺术的代表安迪·沃霍尔。他的创作多为大众流行的主题,大量挪用政治或商业消费图像,利用版画的可复制性,使绘画作品呈现影像化的“量产”与“符号化”,大大增加了其绘画作品的多义性和易交流性,而他的影像作品又像是平面创作的延伸。安迪·沃霍尔对绘画与影像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尝试,在当时彻底打破了西方当代艺术中绘画性与新技术的对立状态,他的作品被喻为是经过影像和观念反省后的绘画。然而在当代绘画中,谈到“绘画”与“影像”,我们无法避开的另一个名字就是

6、格哈德·里希特。人们往往把他对绘画语言的探索过程看做是一个以模仿摄影的方式绘画的典型例子,或者说,是一个把绘画方式和摄影表现相结合的实验。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里希特“画照片”的方法始终不是具象写实的,而是抽象的。他更倾向于用一种不定式的观察方法来理解图像,而不是像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法国出现的“照相写实”或“超级写实”那样力图接近照片的精准。格哈德·里希特关注摄影、影像中所出现的误差——“失焦”效果。他经常在绘画过程中将影像素材作模糊处理,人为造成“对焦不准确”的效果。他巧妙地保留了影像技术的基本特征,消解了影像中清晰与逼真的效果,赋

7、予一种新的绘画语言的抽象表达。他的创作实践不断地游走在抽象与具象、影像与绘画、随意与规范之间。从创作观念上看,他抓住了我们这个时代对图像化视觉的迫切需求和这种需求造成的现代人的视觉惰性,人们越来越希望看到被整合和处理完善的图像,而逐渐在放弃通过自己的眼睛主观组织和处理所见事物的努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视觉惰性即为扼杀想象力的元凶。格哈德·里希特将影像给我们带来的独有的视觉经验转化成独特的绘画语言,这种“仿摄影”的模糊绘画解释了绘画媒介的不可替代性,既消解了艺术媒介之间明确的界限,又把影像对绘画的威胁问题做了一个反向的解答。作为大众文化的

8、重要载体,影像本身的社会含义与文化符号也已经成为当代绘画的创作题材。在中国当代绘画中,著名画家张晓刚正是将“文革”时期所有中国人心中的黑白影像记忆作为对象,创作出《血缘》系列的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