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ID:23165799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5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_第1页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_第2页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_第3页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_第4页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子与细胞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2.教学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三、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述法四、课时安排2五、教学过程学生阅读P58。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1.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2.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

2、会升高。3.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注意。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学生观察P60图4-1。思考讨论回答: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够透过细胞膜吗?2.红细胞的细胞膜是不是相当于“问题探讨”中所说的半透膜?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吗?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约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42-分子与细胞教师提示。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一般不能透过细胞膜。2.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问题探讨”中的半透膜。3.当外界溶液的浓

3、度低于红细胞内部的浓度时,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一般情况下,差值较大时吸水或失水较多。学生回答P61“与生活的联系”中的问题。㈠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吸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膨胀甚至涨破)失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皱缩)㈡成熟植物细胞(有大液泡)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回答,教师提示。探究活动的过程:①提出问题(价值高的);②作出假设;③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⑤分析结果;⑥得出结论。中央液泡大小

4、原生质层的位置细胞大小蔗糖溶液变小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基本不变失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质壁分离)吸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质壁分离复原)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学生阅读教材P63“资料分析”,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提示1.在培养过程中,水稻吸收水分及其他离子较多,吸收Ca2+、Mg2+较少,结果导致水稻培养液里的Ca2+、Mg2+浓度增高。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是有差异的。-42-分子与细胞3.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4

5、.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性具有普遍性。结论: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学生活动:思考、讨论P64“与生活的联系”小结:(通过以下问题对本节的内容进行小结)1.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或失水?2.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说明什么?3.为什么说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作业1.P64练习一二。2.完成校本作业上本节练习-42-分子与细胞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教学目标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流动

6、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2.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探究法四、课时安排2五、教学过程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1.三种材料比较,弹力布更能体现细胞膜的柔变性和一定的通透性,相对好一些。当然,这几种材料的特点与真实的细胞膜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2.有条件的话,使用微孔塑胶或利用激光给气球打上微孔都可以作为模型的细胞膜。使用透析袋也可以。如果制作临时使用的模型,利用猪或其他动物的膀胱做细胞膜是更加理想的材料。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问题: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呢?欧文顿的推论是否正确呢?学生

7、活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完成P66“思考与讨论”,教师提示。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的。2.有必要。仅靠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准确,还应通过科学实验进行检验和修正。3.因为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所以在水—空气界面上磷脂分子是“头部”向下与水面接触,尾部则朝向空气一面。科学家因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才得出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问题:细胞膜中除含有脂质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呢?-42-分子与细胞介绍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分析假说是如何提出的,假说与观察和实验证

8、据的关系。问题:脂质和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