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缺陷-缺陷补偿与教育-一个哲学的审思

研讨缺陷-缺陷补偿与教育-一个哲学的审思

ID:23166156

大小:6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05

研讨缺陷-缺陷补偿与教育-一个哲学的审思_第1页
研讨缺陷-缺陷补偿与教育-一个哲学的审思_第2页
研讨缺陷-缺陷补偿与教育-一个哲学的审思_第3页
研讨缺陷-缺陷补偿与教育-一个哲学的审思_第4页
研讨缺陷-缺陷补偿与教育-一个哲学的审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讨缺陷-缺陷补偿与教育-一个哲学的审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研讨缺陷缺陷补偿与教育:一个哲学的审思缺陷缺陷补偿与教育:一个哲学的审思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缺陷缺陷补偿与教育:一个哲学的审思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缺陷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的视角反映了时代的诉求,揭示了残疾人存在的理由与困境,体现了一种自觉的自我批判意识,但其后现代的特性反射出全纳教育是一项“未竟的现代性事业”。  (二)形上视域的缺陷实质  形上视角的哲思为理解缺陷的本质存在和建立基于其之上的概念系统,获得普遍作用,具有重要价值。康德认为“如有任何事物存在,则必须有一绝摘要:人的缺陷理由是认识残疾人的一个核心理由,也是特殊教育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站在哲

2、学的形上视域看,缺陷来自人的有限性的必定存在,残疾人的缺陷是人的缺陷绝对存在的一种相对形式或风格。缺陷的意识性存在是残疾人缺陷的真正所在。缺陷补偿是残疾人成长发展的必定方式,它不仅具有工具价值,而且与残疾人的成长具有一致性。缺陷补偿的可能来自人的生命自觉。精神补偿的核心价值就是给人以超越性,教育补偿主要通过培育超越信念、启发自我反思和体验式的生命关怀方式来实现。  关键词:缺陷;缺陷补偿;特殊教育;教育哲学  :A:1006-723X(2011)10-0128-09        人的缺陷理由是认识残疾人的一个核心理由,也是特殊教育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对缺陷的认识关涉到特殊教育的存

3、在依据、价值和目的,更关涉到残疾人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目前对人的缺陷的认识多关注于医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视角,尽管医学、生物学空前高度发达,但它并不能代替对缺陷本质存在的哲学认识,更不能回答残疾人存在的终极价值。正如福柯对“疯癫”之“理性的他者”作用的发现,对缺陷的哲学审思,必将激发着特殊教育乃至思想领域对残疾人及其教育基本理论的新认识。  一、何为缺陷  缺陷,本意指欠缺或不够完备。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人的缺陷多是以残疾人为承载者和体现者。它首先是被作为一种“报应”、“魔鬼”等非人性质的存在而进入人们的认识领域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残疾人就被看为人类的异类被杀或遗弃。

4、〔1〕(P3~5)18世纪后,缺陷又被视为健全或健康的对立面——“身体病态”,而成为人们的主流观点,影响至今。18世纪中叶欧洲的一些医生就以此对残疾儿童进行分类,以医学/心理学手段开展医疗训练。〔2〕(P13~14)上世纪90年代后的全纳教育,又以“差异(缺陷)是正常的”,表达了对人的缺陷的普遍存在的认同。尽管如此,缺陷终未能从理性作用上确立自己的本体地位,也未进入到哲学视野中。  (一)对缺陷的多视角体察  对缺陷的理解有着多层面、多视角的体察,体现了缺陷的丰富含义和人们认识的多元化,体现了各个领域的特点和需要。当前,人们对缺陷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不同的视角和观点。  从科学

5、视域看,缺陷呈现出实证化与理性化的特点,即通过实证与经验的方式来认识,指向的是缺陷的经验事实。如,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为缺陷建立精确的数据模型结构,或通过理论逻辑抽象活动,为缺陷建立有序性的符号结构。近代以来,主要以经验科学特别是近代心理学、医学认识缺陷,认为缺陷是身心性状的本质特征,是构成他们不同健全人的本质之物。文教卫生领域就主要是从经验科学的认识视角看待残疾人的缺陷,认为缺陷是个体的偶然性的存在,是客体化的实在东西,是现象范畴的显现之物。例如,特殊教育普遍将残疾儿童定义为“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3〕(P1)将缺陷等同于残疾人身心机能的障碍、理由等,并根据程度不同划

6、分了若干等级。又如,在生物学家看来,身心机能不足的缺陷又被视为进化主旋律中的变异,或被当代生物学家称之为“遗传错误”。从法律角度看,缺陷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这种科学领域的认识视角和观点,内含着价值无涉的认知态度,其在社会领域的运用具有漠视人的作用的逻辑必定,使得残疾人成了远区别于健全人的异质人,扩大了人的差异,拉大了残疾人的社会不公平。〔4〕(P28)  从常识视域看,主要是以非论证的方式,通过人们现实生活的常识、观念、信念,以一种自明性的形式对人的缺陷进

7、行直观检验或客观化的可感描述。常识领域的视角能反映对残疾人存在的社会观念、社会形态,体现他们生活的现实境遇。当前,在公民社会领域,人们主要从常识视域出发,认识残疾人,将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从善恶的社会伦理道德和公平正义的政治视角,关注残疾人的权利与保护,推动残疾人的社会公平正义。  从哲学形上视域看,对缺陷的认识主要是沿着思辨的进路,以反思和批判的方式,关注缺陷存在与人存在的整体上的本质联系,而不是关注缺陷这一具体对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