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为已之学传统及其现代意义

儒家的为已之学传统及其现代意义

ID:23167859

大小:61.1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5

儒家的为已之学传统及其现代意义_第1页
儒家的为已之学传统及其现代意义_第2页
儒家的为已之学传统及其现代意义_第3页
儒家的为已之学传统及其现代意义_第4页
儒家的为已之学传统及其现代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的为已之学传统及其现代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儒家的为己之学传统及其现代意义[摘要]:儒家的为己之学传统是一以贯之的,从先秦孔孟荀到宋明朱子王阳明甚至现代新儒家都坚持了“学者为己”的为学宗旨。为已之学的含义似可包括:为学性质上的学做人与为学内容的道德性;为学动机的为已性与为学目的的成已性:为学过程的涉已性与为学效果的已为性。儒家的为己之学传统,其价值导向的精神实质是:第一,是成人成圣的心性之学,而非功名利禄的事功之学,旨在强调一种道德价值而非功利价值。第二,是对人的自我完善、安身立命的内在价值的弘扬,是对人不受外在的功名利禄所役的独立精神和人的主体性的肯定。第三,是对为学的正确学风的倡导,对功利的、虚浮的不良学风的贬抑。其现

2、代意义体现为:第一,对于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提升价值理性、弘扬人文精神,克服工具理性与功利主义思潮过于膨胀的偏频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第二,在当代民众的精神生活的价值趋向上,对于引导民众注重修德成善、安身立命的内在价值,提高国民道德素质,提升民族精神气质有积极作用。第三,对于端正学风教风,克服学术与教育中过于功利化、工具化的偏频和不良社会风气有积极作用。[关键词]:儒家为已之学现代意义儒家的为已之学传统是一以贯之的,那么,其含义和其价值导向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其现代意义何在?这是本文欲加以探讨的。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在《论语#8226;宪问》中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象

3、征着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今”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现实。孔子所谓“为己”即自我完善或自我实现,“为人”则是迎合他人以获得外在的赞赏。以为己否定为人,意味着儒家将为学的重点指向自我。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正是儒家哲学的价值取向。“为己”思想由孔子提出后,作为儒家思想的基本前提为后期儒学流派所继承,“为己之学”得到进一步展开。孔子以为已反对为人,孟子以天爵反对人爵。“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又弃其天爵。”(《孟子•告子》上)。荀子持论与孔孟相同。“古之学者为

4、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苟子•劝学》)这里的“美其身”,就是“为己”,相当于孟子的“修天爵”,指人格的提升;而所谓“以为禽犊”,是说以学问知识取悦于人,不是用以改造自己的品质,而是“为人”,相当于孟子的“要人爵”,即把“学”作为追求名利的手段,这是儒家大师们最为反感的。汉代以后,儒学流于章句之学。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对空守章句的形式主义学风进行批判。“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乎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

5、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颜之推认为,学习是为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品行和修养,有的人读书仅数十卷,便顿时恃才自傲,哗众取宠,这实际是“以学自损”。颜之推把学比作种树,学以修身,尤春华秋实也。宋代以后,心性儒学复兴,为己之学得以显扬。诸多儒家学者对此多有论述。二程说:“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成己成物虽为一事,但次序不可颠倒,否则一无可成。胡宏说:“古之学者求天知,今之学者求人知;古之仕者行己,今之仕者求利”(《胡宏

6、集•知言•纷华》)。“求天知”即提升精神境界,也就是为已,“求人知”即炫耀于人也就是为人。朱熹在父亲朱松的影响下,很早就把“为己之学”作为人生的方向来接受了。朱熹多次明确地表达了此意。“自幼记问言语不能及人,以先君子之余诲,颇知有意于为己之学。”(《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江元适》)这说明,“为己之学”作为终极关怀,己深深植入朱子心中。朱熹与陆象山虽然在为学之方上存在“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分歧,但是两人在承认“尊德性”的主要问题上,都坚持了儒家的传统一贯的立场,都把为学理解为学做人。陆象山说:“凡欲为学,当先认义利之辨。今所学果为何事?人生天地间,为人自当尽人道。学者所以为学,

7、学为人而己,非有也。”(《陆九渊集》卷三十五《语录下》)。为学只在于学习如何做人,没有其他功利目的。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四)朱子所说的义理之学,就是为已之学,意在修身;辞章之学也就是为人之学,沽名钓誉而己。朱子不但讲学者应该为己,而且讲学者如何为己。“入道之门,是将自家身己入那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久之与己为一。而今人道理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