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媒体人:多管齐下,走出心理“亚健康”

关于媒体人:多管齐下,走出心理“亚健康”

ID:23170467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5

关于媒体人:多管齐下,走出心理“亚健康”_第1页
关于媒体人:多管齐下,走出心理“亚健康”_第2页
关于媒体人:多管齐下,走出心理“亚健康”_第3页
关于媒体人:多管齐下,走出心理“亚健康”_第4页
关于媒体人:多管齐下,走出心理“亚健康”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媒体人:多管齐下,走出心理“亚健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媒体人:多管齐下,走出心理“亚健康”关于媒体人:多管齐下,走出心理“亚健康”导读:认清现实:走出心理“亚健康”的起点  2000年6月社会学硕士毕业后,我来到浙江一家地市级媒体工作。之前其实对新闻单位没有什么具体印象,甚至都没到新闻单位实习过;当时只是觉得自己文字功底还可以,在读书时也有几篇文章公开发表,于是找工作时就斗胆找到了新闻单位。没想到,刚工作一个月后就感到了工作上的压力,记得自己有一次曾跟同事说:“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岗位上能坚持多久?”如今,10多年过去了,我还在新闻单位的一线工作着,业务日趋熟练,并且有了一些小小的成绩。  

2、后来,我留心了“压力感”这件事,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大多数职场新人是在工作一个月后感到工作压力的。此后,随着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的不断熟悉,“压力感”会变化:适应得好,“压力感”会逐渐减轻;反之,“压力感”会逐渐加重。也许这个现象可以为在新闻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同仁提供一点参考。  关于“压力感”的,我以为新闻行业最主要的一个压力源来自绩效考核方面:每个月都有量化的“工分”考核,有业务排名,有末位淘汰,还有重点稿考核,好策划考核,错别字处罚……各种名目繁多的考核手段往往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我绝不是想全盘否定量化考核制度,但必须指出所

3、有的量化考核共有的一个致命缺陷——对人的潜力、创造力无法进行量化。新闻行业还有一个重要的压力源是来自新闻事件: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突如其来的采访任务,截稿时间的挤压……都会给新闻工带来压力。  在各种压力的刺激下,媒体人自身内在的一些性格缺陷、人格弱点会进一步显露出来,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担:紧张、焦虑、不安、压抑、恐惧等各种情绪会随之而来;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形成心理障碍(如失眠、抑郁等),严重影响媒体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此时,了解自己的性格缺陷、人格弱点,了解自己的压力应对模式有什么特点,就成为当务之急。在缺少足够的心理健康知识情况下

4、,媒体人:多管齐下,走出心理“亚健康”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提供,.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选择。  寻求帮助:走出心理“亚健康”的关键  实际上,笔者的亲身经历带有几分幸运: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学的都是社会学专业,和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我《社会心理学》(1995)和《心理咨询与治疗》(1997)这两门课的老师孙时进教授是国内第一位研究催眠术的临床心理学博士,称得上是业内权威之一。甚至在进入大学前的1992年,我还自学了《社会心理学》大学教材的内容。较早了解到一些心理学专业知识,为后来处理自己的职业压力带来了很大

5、的帮助。  坦率地说,在进入新闻单位最初的两三年,我也和其他人一样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曾有一段时期我连续失眠20多天,每天只能入睡4个小时。那时我明确意识到:自己需要调整,就找了在一所大学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学长给我做心理辅导,又及时找到当地的心理卫生机构进行诊断。此后,我的失眠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后来,通过不断参加体育锻炼,以及找当地名中医进行调理,我的身心状态逐渐好转。近几年,随着自己对新闻业务、工作环境的熟悉度不断增加,工作成就感增加,压力感有所减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确实是走出心理“亚健康”的关键一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标准

6、,一个人如果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无法正常工作、学习或生活,就应该考虑他是否得了抑郁症,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即每9人中就有一人患抑郁症。在职业压力日益加重的中国社会,患抑郁症就像得了感冒一样稀松平常,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支持系统:走出心理“亚健康”的支柱  缓解心理压力,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非常重要。心理障碍和其他生理疾病一样,不能“临时抱佛脚”,而要靠平时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细心呵护。  所谓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X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

7、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一个完备的支持系统包括亲人、朋友、同学、同事、邻里、老师、上下级、合作伙伴,等等;当然,还应当包括由陌生人组成的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每一种系统都承担着不同功能:亲人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朋友较多承担着情感支持,而同事及合作伙伴则与我们进行业务交流。  表面上看,每个人的社会关系X络都差不多,但如果深入观察,每个人从中获得的支持却有很大的差异:有人在个人支持系统中与他人共享生活,充满幸福感和愉悦感,遇到困难时总能获得及时而有力的帮助和支持;而有些人则不然,他们虽然和别人一样也拥有客观存在的关系X络,却与其中的

8、人相处得很糟糕,在陷入困境时也迅速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为什么?这是因为,社会支持系统是需要人去努力建立并维护的。否则,即使在“亲人”这种天生最为密切的血缘关系中,也有可能得不到支持,更有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