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涌水的防治处理方法有多种

隧洞涌水的防治处理方法有多种

ID:23172085

大小:78.5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05

隧洞涌水的防治处理方法有多种_第1页
隧洞涌水的防治处理方法有多种_第2页
隧洞涌水的防治处理方法有多种_第3页
隧洞涌水的防治处理方法有多种_第4页
隧洞涌水的防治处理方法有多种_第5页
资源描述:

《隧洞涌水的防治处理方法有多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隧洞涌水的防治处理方法有多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排水法,另一类是止水法。排水法排水法是山岭隧洞施工中最普通采用的方法。采用排水法处理涌水时,大多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明沟排水和集水坑水泵抽水法考虑到我隧道进口段坡度较缓,只能采用集水坑用水泵将积水抽出,经排水管排出洞外。一般布置是每隔300~450m或在渗水处设置集水坑,并配备合适型号的抽水机在集水坑处,将每个坑内的积水抽至后面一个集水坑。每台抽水机各自操作,容量大小应根据情况需要加以变化,随着掘进工作面向前延伸,后边各集水坑的流量也逐渐加大,原先容量较小的活塞式

2、抽水机将用容量较大的离心式抽水机替换,而把活塞式抽水机往前移动。管道直径尺寸应根据排水量而定,一般在50~250mm。普遍使用100mm的,因其移动困难较少,在一般隧洞的水量下,尚能适应处理所有的渗水。青函隧洞超前导坑和辅助导坑贯通后,龙飞工区为下坡开挖,必须用水泵排水。开挖面四周的涌水和工程排水经由间距约为60m的集水坑和排水管排放到中集水坑,然后从中集水坑抽排到间距为500m的大集水坑,以后再经由各大型集水坑与连接点前方的道床排水沟接通,以自然流水方式排放到斜井底部的水泵房。有的工程不采取上述由一个集水坑把水抽到另一集

3、水坑的办法,而是采用密封的管路,一直抽到洞口或竖井位置,中间设置抽水机。通过止回阀,把水抽入管路。委内瑞拉的雅卡姆布引水隧洞,遇到大量涌水(涌水量达280~300L/s),用2条直径254mm的管道,每隔1000m安装水泵排水。在竖井的开挖过程中,利用钢丝绳悬吊离心泵抽水。遇到竖井很深时,在竖井壁上挖集水坑,安装增压泵。在美国德拉韦尔输水隧洞上,一个承包商在竖井的不同标高设置几个电动离心泵,把几台泵串联起来进行抽水,而勿须再设中间集水坑。在竖井底安装抽水设备,以处理隧洞内的水。抽水设备安装在井壁外一侧的工作间里,把隧洞内所

4、有的水都收集在一个集水坑中,由水泵把水抽走。德拉韦尔输水隧洞工程抽水机的上升管,以及风管与进水管、电缆管路都埋藏在竖井衬砌之内,使竖井断面内升降与通风设备不受阻碍。用于隧洞施工排水的抽水机,必须有充足的备用容量,宁可备而不用,不可储备不足。这是因为:第一,隧洞开挖中的涌水情况,无法精确预测,即使是经过仔细勘探的隧洞,地下水渗流量也经过计算,但在开挖过程中还会遇到意外的涌水;第二,一旦发生意外涌水,如果抽水能力不足,将淹没坑道,延缓工期,造成惨重损失。大瑶山隧洞竖井设在两断层之间,而忽视了槽谷地区的岩溶现象和岩溶水与断层沟通

5、的破坏性,进入隧洞后,仅掘进了334m即出现涌水,日涌水量达400m3多,造成严重的淹井事故,停工达一年之久。青函隧洞以超前水平钻孔探测前方的地质及涌水情况,根据超前钻孔获得的数据和开挖面的观察结果,精心地进行突泥灌浆作业,只有在地层加固和充分地封闭后,才进行开挖。尽管这样精心地施工,尚且发生了四次特大涌水,导致坑道大范围内遭受水淹。特别是1976年5月在吉冈工区辅助导洞施工中发生了特大涌水,瞬时的最大涌水量为85m3/min,全部坑道面临被水淹没的危险。经过这一严竣事态后,加强了斜井底部的水泵抽水能力,龙飞工区为110m

6、3/min,吉冈工区为98m3/min。美国桑贾托隧洞的波特雷罗竖井发生了两次开挖工作面被涌水淹没事故,竖井内水位升高达183m。为防范发生第三次水淹,在竖井底开挖了一个5.8×6.7×29m的密封抽水机室,里面安装5台9.8m3/min及2台3.8m3/min容量的抽水机。抽水机室设有密封门,可抗御245m的静水压力。抽水机室内装有风机以冷却电动机。各台机械装置系由山顶地面控制,在导坑及竖井均被淹没的情况下,仍能操纵抽水。辅助排水导坑及超前钻孔排水法排水导坑及排水钻孔在日本是最流行的排水法,这二种办法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

7、使用。当隧洞开挖掌子面遇到水压很大时,采用小导坑掘进,或者在主隧洞的左右二侧开挖横断面小的(4m2~15m2)排水导坑。如果这种小断面的排水导坑仍不能起到排水作用,而掌子面的掘进还是很困难时,就从掌子面上钻几个几米到几十米的排水钻孔以降低地下水位。在日本六甲隧洞采用大口径的排水钻孔时,其中三段用套管护壁。每孔钻进长度约60m,排除的地下水为10~1500L/min。排水导坑与正洞之间的距离,从排水效果看,应尽可能缩短;但距离太近,由于岩体的松动,会影响正洞的安全。一般采用中心距离15~20m。排水导坑一般放在地下水流的上游

8、,但也有例外,要视地质条件而定。排水导坑应在主隧洞前面掘进,如遇开挖面崩塌,无法掘进时,则开挖面应全面支护,在它的后方10m左右另开岔线,进行迂回掘进。此时可在停止的开挖面上进行钻孔排水,以保障分岔的迂回坑道的掘进。排水导坑的排水效果因土质的不同而差别很大,但总的看来效果是明显的。如在富士山脉北部开挖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