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理论论》word版

《利息理论论》word版

ID:23177996

大小:69.5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04

《利息理论论》word版_第1页
《利息理论论》word版_第2页
《利息理论论》word版_第3页
《利息理论论》word版_第4页
《利息理论论》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息理论论》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理学院利息理论论文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姓名:燕俊鑫学号:10094407二○一二年四月八日摘要剥息理论是利率实践的基础,对利息问题的认识,关乎利率政策的制定。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探讨凯恩斯利息理论及其对中国的适用性,以此为我国利率实践提供一种贴近经济现实的理论参照和政策建议。本文从传承性角度考察了西方利息理论的演变和凯恩斯利息理论的产生,从利息本质、利率决定和利率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方面对凯恩斯利息理论进行了条分缕析,厘清了凯恩斯利息理论的基本原理。之后,探考了后凯恩斯主义对

2、凯恩斯利息理论的虽新发展,认为后凯恩斯主义的利率理论生动地反映了发生在真实经济世界中的活动,具有较明显的时代色彩,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凯恩斯利息理论进行评鉴。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和理论诠释,从产品市场、货币市场的利率机制功能以及经济环境的契合性方面,就凯恩斯利息理论对中国的适用性进行考据,推断出凯恩斯利息理论列中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以为中国利率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末后,在借鉴凯恩斯利息理论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机制的革故鼎新和利率水平调整等实践性问题进行了深层思

3、考,为关心我国利率实践的人们献上自己的一得之见。关键词:凯恩斯:利息理论;利率;适用性文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极为重要,这是因为利率既是连接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的纽带,同时又是联系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中介。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探讨凯恩斯利息理论及其对中国的适用性,以期为我国利率实践提供一种贴近经济现实的理论参照和政策建议。第1章绪论,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籍凯恩斯的鸿篇巨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问世70周年之际,本文拟选取凯恩斯利息理论及

4、其对中国的适用性进行考探,以为我国利率实践提供参考,兼以纪念。尔后,对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综述。总结了国内外经济理论界在研究凯恩斯利息理论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最后,简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全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及其研究方法为总的指导,在具体研究方法上,主要以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注重在确立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运用历史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第2章凯恩斯利息理论评鉴:理论与实践的考察,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凯恩斯主义利息理论进行了全面和客观的评

5、鉴。凯恩斯利息理论的根本缺陷主要在于他从流动偏好的心理出发,把利息看作是牺牲货币流动性或取得货币流动性的报酬,完全否定TN息和利润之间的本质联系,歪曲了利息的本质。凯恩斯利息理论的可鉴之处主要在于把利息同一般经济活动联系起来,视利率为联系货币与产量和就业的桥梁,破除了新古典学派的货币“面纱观”和“两分法”,真正把货币理论与生产理论融为一体:最先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用于宏观经济的调控,使利息理论从抽象理论变成一种能直接为制定政策服务的致用理论。作为二战后许多市场

6、体制国家经济强劲复苏的政策理论依据,凯恩斯的经济学说被誉为“凯恩斯革命”。第3章凯恩斯利息理论对中国的适用性分析,主要表现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利率机制功能的发挥,以及凯恩斯利息理论与中国经济环境的契合性上。首先通过翔实的经验数据和充分的实证分析,考察了利率与储蓄、利率与消费、利率与投资以及利率与货币需求之问的相关性,对凯恩斯利息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作出判断,得出凯恩斯利息理论对中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的结论。随后从现实和发展的角度,在宏观与微观的层面上,对中国经济环境与凯恩斯利息理论的契合性进行了现实

7、考察和前瞻性分析。指出,虽然现阶段我国经济环境与凯恩斯利息理论及其利率政策有效运用所需的经济环境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用发展的眼光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我国的宏微观经济环境与凯恩斯利息理论及其利率政策的契合性将越来越显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凯恩斯利息理论及其利率政策还是可以为我所用,为我国利率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第4章中国利率实践:基于凯恩斯利息理论的理性思考,凯恩斯利息理论对中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以为中国利率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主要有:一是利率市场化:“利率决定在市场,调控在央行”,建立和完善

8、市场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建立健全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的间接的利率调控体系:二是利率传导机制的革故鼎新,确立利率中介目标的地位,确定合理的基准利率,建立有效的利率传导机制;三是利率水平的理性调整,把依靠市场供求自行调节和央行对基准利率的适时适度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使利率真实地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第1章绪论1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在经济学上,2006年具有纪念意义,时值凯恩斯的鸿篇巨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问世70周年。本文拟选取凯恩斯利息理论及其对中国的适用性进行考探,为我国利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