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ID:23180517

大小:3.13 M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5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1页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2页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3页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4页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和体会比的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北师大教材设计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图形的缩放”“速度”“与水果价格”三个情境活动,让学生感知“比”的概念的做法,其中渗透“图形的缩放”是同类量的比较,“速度与苹果价格”是不同类量的比较。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

2、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按一定的比来分配应用知识奠定基础。【学生分析】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比,但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于形式上。因此,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系列情境,设计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2、能正确读写,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3、【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比。(一)情境一:侦探柯南破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某店发生了一起特大失窃案,柯南接到命令后立即赶到现场,这时罪犯已经逃走,现场只留下一个脚印,柯南仔细观察完现场后只是量了量脚印的长25厘米,就果断地推算出疑犯的身高。你想知道这里面的奥秘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揭开其中的奥秘。【设计意图】从同学们非常喜欢的柯南破案故事入手,挑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联想和猜测。(二)情境一:哪些照片更像?(一)照片相像问题。 

4、1、引导发现,提出问题。   师:如果以图A为标准,观察B,C,D,E四张图,哪几张图和图A比较像? 生:图B、图D和图A比较像。 师:为什么图B和图D跟图A比较像呢?这里有什么小秘密吗?是否跟数学有关系呢?谁愿意试着说一下。 学生回答预测:图B是把图A缩小了。而图D是把图A放大了,所以图B和图D比较像。 师:图C和图E为什么不像呢? 学生回答预测:图C太太胖了。图E又太瘦了,所以这两张图片不是很像。 师指着这些图片,继续追问: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形状?(长方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长方形。研究长方形,你会想到什么?(长,宽)那我们观察一下,看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5、师: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长方形都放在方格纸上。 2、探究图片长与宽的关系。 如,图A的一条边是4份,另一条边是6份。剩下的图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数一数长和宽的份数,完成学习卡。 学生大胆猜测:会不会与图片长、宽有关。4、师:接下来我们研究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找找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了方便大家研究我们把这些图片放入方格纸中,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身边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5、学生观察、讨论、记录,教师巡视。6、学生汇报研究结果。生:我发现长方形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所以它们比较像。7、师:缩放后的长方形要和原来的像,长和宽要与原图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6、刚才我们是通过什么运算找到这种关系的?生:倍数关系,通过除法找到。【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意识到,用除法比较数据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发现了照片像不像的奥秘,引导学生感悟比的意义。8、师:你还能画出这样的长方形图片吗?(生独立画出这样的长方形)【设计意图】让学生画一个具有这样倍数关系的长方形进一步丰富例证,也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二、自主探究,揭示理解比1、比的意义师: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可以叫做这两个数的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比。(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比)师:比如:6÷4我们又可以说成长方形A的长与宽的比是6比4,反过来可以说成长方形A的宽与长的比是4比6。(

7、强调:在说比时,必须说清谁与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师:能用比来说说黑板上这些除法算式吗?(同桌互说比)【设计意图】从多个生活情景中抽象出比的概念,再把提炼出比的感知放归生活,顺理成章地突破了重点。2、比号:师:你知道比的符号是什么吗?(课件出示:17世纪,数学家们讨论除号省略的问题,对于任一一个出发算式a÷b把冒号省略就是a-b重复了,不过他们比较聪明,就把结构变了,就成了我们学过的什么啊——分数。其他的数学家就说了凭什么把冒号省略啊,我偏不,应该把横线省略,这样就成了我们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