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报禁方式探析

晚清报禁方式探析

ID:23191419

大小:90.1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1-05

晚清报禁方式探析_第1页
晚清报禁方式探析_第2页
晚清报禁方式探析_第3页
晚清报禁方式探析_第4页
晚清报禁方式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晚清报禁方式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晚清报禁方式探析摘要:探晚清新思想、新学说以书报为媒迅速传播。政府通过软性和硬性控制,加强对报刊的检控,以规范意识形态,控制各种思想,稳定统治。但是清廷希望通过书报检查来掌控意识形态的预期目的并未达到。相反,清政府的报禁激化了社会矛盾,刺激了被禁书报的广泛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清政府因报禁而制定的引以为据的系列法律法规,客观上加速了近代新闻出版建设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进程,可谓清末报禁政策的另面影响。关键词:报刊史;晚清;报禁中图分类号:G210.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

2、011.06.022政治性是报纸的重要特征格斯曾指出:“绝对放弃政治是不可能的,主张放弃政治的一切报纸也在从事政治。问题只在于怎样从事政治和从事什么样的政治。”[1]报纸是政府控制社会舆论的重要工具,也是传播的重要媒介。传播学理论认为,对传播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有政府的适度措施。而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认为,“某些对新闻自由的限制已经被公认是符合自由主义原则的”,而且禁止传布淫秽和不体面的内容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对报刊的限制[2]63。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府对报刊的适度控制是必要的。传播学理论把政府对传播的控制分为软性控制和硬性控制两种方式,本文

3、拟从这两个方面来考察清政府的报禁方式①。一、对报刊的软性控制传播学理论认为,传播的软控制是指循循善诱地转变传播主体的态度,引导传播主体遵循一定方向进行传播,从而对传播的不良倾向进行自我调节,它以鼓励、引导和劝说为控制手段[3]521。晚清政府对报刊的软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撰写维护封建道统的言词以消减新刊新说之影响。甲午战争清政府的惨败,屈辱的《马关条约》的签订,“推动了改良主义者走上政治运动的道路”[4],而民族危机的加深,则又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好像是开了一个大炮,惊醒了许多人的迷梦”,也开通了风

4、气,“自从这个风气一开,上海那时风起云涌,便有不少杂志出现”[5],进步的知识分子多利用报刊来宣传改良主张、以冲破封建专制主义的樊篱。就保守派看来,维新派所办报纸可谓是“纯驳不一,信口雌黄,好恶从心“,“妄议国政,煽惑人心”[6],需要进行规范。这促使张之洞撰就《劝学篇》,其目的是“正人心、开风气”P]。该书刊行后,清廷把它作为抵制维新书刊的重要武器,由军机处颁发各省督抚学政各一部,“广为刊布,实力劝导,以重名教而杜卮言”[8]。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学部选择各种民众读物,《劝学篇》也通过学部审定,成为宣讲用书[9]。清政府还或明或暗地

5、支持某些报刊发表论说,对维新学说进行猛烈攻击。《实学报》“因孙文逃入外洋,倡为民主、民权之说”,欲“力防之”,故“痛诋民权”[10]o对梁启超所办之《清议报》,《申报》指斥为“倡乱之妖书”[11],还要求政府制订报律,“使作报者不能恣意妄为”[12]。第二,仓ij办官报以抵制民办报刊的影响。清末的“新政”时期,各种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管学大臣张百熙在应诏上疏中即建议清廷创办官报以控制舆论,抵制民办报纸的影响:报纸所以寄耳目,东西洋于开化变法之始,无不以此为要图。官吏不知民情,与草野不识时局,致上下不喻意,中外不通情,皆报纸不能流通之故也。

6、中国通商各埠由民间自行办理者不下数十种,然成本少而宗旨乱,除略佳之数种外,多不免乱是非而淆视听。又多居租界,挂洋旗,彼挟清议以訾时局,入人深而藏力固,听之不能,阻止不可,惟有由公家自设官报,诚使持论通而记事确,自足以收开通之效而广闻见之途,应请饬各省及有洋关设立等处,酌筹的款,或劝喻绅董各设报馆一所,并粗定报律[13]。清政府不仅意识到了开办官报的重要性,而且还把印刷官报当作是刻不容缓之事,谕令各省督抚创办官报。张之洞在武昌设立官报局,用来匡正“近报之偏重民权,昌言改制者,及指斥乘舆,议论过激者“之误[14]。署理赣抚夏?奏办《江西官报》的

7、宗旨是“距?邪而端趋向“[15]604。锡良开办《四川官报》的目的是“正观听而息浮言“[15]609o自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张之洞在湖北创设官报馆及出版地方官报始,清末“新政“时期各地兴办的官报共有80多种[16]。大量官报面世,民办报刊的发展面临愈来愈大的压力。这从于右任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初五、初六、初七日在《民呼日报》上发表的《向官报乞哀书》、《再向官报乞哀书》、《三向官报乞哀书》可见一斑。在《向官报乞哀书》中谓:“你对我挑衅,我万万不敢回付你。你的资本多,你的势力大,我独立无援,只得让你罢。我向你笑,我对社会上哭呢!”[

8、17]18-19。《再向官报乞哀书》中谓:“请你放心,尽管骂我,你有所挟而为之,我总不回付你。”[17]19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官报与民报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矛盾与冲突。二、对报刊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