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康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

针康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

ID:23193979

大小:85.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04

针康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_第1页
针康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_第2页
针康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_第3页
针康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_第4页
针康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康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康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中文摘要:目的:观察针康法治疗痙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针康治疗组、康复治疗组2组,每组30人。康复治疗组:采用以bobath法为主的运动疗法治疗。针康治疗组: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的同时进行运动疗法治疗。每周治疗6天,共治疗3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痉挛程度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1.粗大运动能力评定:经3个月治疗后,针康治疗组6『卜88总百分比(68.62±19.24)较康复治疗组GMFM-88总百分比(63.49±21

2、.19)高,差异显著(P<0.05)。在反映站立的能区(D区)上,针康治疗组月百分比分值(5.34±3.16)高于康复治疗组(4.97±4.08),差异明显(P<0.05);站立,在反映走、跑、跳能力的能区(E区)上,针康治疗组月百分比分值(5.62±3.45)高于康复治疗组(2.97±4.1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痉挛程度评定:针康治疗后,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0%;单纯康复治疗后,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66.6%。结论:1.针康法能够改善瘥挛型小儿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3、降低瘥挛程度。2.针康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疗效确切,值得推广。文献综述1.中医学对脑瘫的认识1.1脑瘫病名认识中医学中并没有关于脑瘫的名称的论述,但在许多古医典籍中都有关于此病的论述。中医学把脑瘫归于“五迟”“五软”“五硬”“胎怯”“胎弱”的范畴,其发病原因与脑有直接的关系。在《素问•五脏生成》中有记载:“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也有:“脑为髓之海”的记载。《医学入门》则更直接地指出:“脑者,髓之海,诸髓者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骨骸,皆精髓。”而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论述:“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

4、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髓上行入脑,名曰脑髓。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脑;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小儿周岁脑渐生,舌能言一二字。”阐述了人的记忆、听觉、视觉、嗅觉、语言等都是由脑的功能决定的,说明脑瘫病位在脑。并且《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中就记载有“齿不生候”、“数岁不能行候”、“头发不生候”、“四五岁不能语候”。如在《小儿药证直诀.杂病论》中的“长大不行,行则脚细,齿久不生,生则不固”及“发久不生,生则不黑”就描述了五迟的症状。《活幼心书.五软》云:“有因母血海久冷,用药强补而孕者,……爰自降生之后

5、,精髓不充,筋骨痪弱,肌肉虚瘦,神色昏慢,才为六淫所侵,便致头项手足身软,是名五软。”则介绍了五软的病因病机。在《古今医统.五软五硬》中提到了五硬,“五硬证,头硬不能俯视,气壅胸隔,手足心冷如冰而硬,名曰五硬。”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行迟齿迟》中也有“长大不行,行则脚细,齿久不生,生则不固”,以及“发久不生,生则不黑”,行迟、齿迟、发迟等证候。宋•《太平圣惠方》进一步记载了“语迟”、“行迟”、“发迟”、“齿不生”等证候的治疗方药。元•程杏轩《医述•杂病》明确提出五迟的病名,并指出五迟即胎弱。1.2病因病机1.2.1病因脑瘫多因父

6、母精血亏虚,而致胎元不足,胎失所养所致;或孕期母体劳累,营养不良,损伤胎儿;或宫内感染、窒息、早产、多胎等因素,致使胎儿在体“形气未充”;或产时胎儿颅内出血、缺血等,导致瘀血内阻[1]。中医学认为脑瘫的病因不外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方面。(1)先天因素脑具有掌管精神、意志思维、运动的功能。脑是由髓聚合而成的。而肾主藏精、主骨生髓。肾所藏之精,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精受之于父母;后天之精由水谷精微所化生。肝主藏血,精血同源。因此,肝肾功能正常与否,精血是否充盈与脑髓的生成和发育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由于气血的运行以经络为通道,上儒头窍

7、,内灌脏腑,外迗四肢百骸。而头部经络集中,故经络受损影响气血正常运行,或气血不足经络空虚,均可影响肪的发育和功能的正常发挥。特别是直接分布于脑部的经络,这些经络的作用与脑的功能正常与否尤有重要的关系。古代许多医家多从肾之先天来论述本病。他们认为人赖父母精血以成形,父母强者,生子亦强;父母弱者生子亦弱。《黄帝内经》中云“两神相搏,合而成形,是谓精”。因而父母精血旺盛则子女强壮,精血亏虚则子女虚弱。《幼科发挥.胎疾》曰“胎弱者,察受于气之不足也……如肺受之气为皮毛,肺气不足,则皮脆薄怯寒,毛发不生;受心之气为血脉,心气不足,则血不华色

8、,面无光彩;受脾之气为肉,脾气不足,则肌肉不生,手足如削;受肝之气为筋,肝气不足,则筋不束骨,机关不利;受肾之气为骨,肾气不足,则骨软。”《活幼儿书.五软》:“良由父母精血不足,母血素衰而或其母孕中受惊吓或抑郁悲伤,扰动胎气,以致胎育不良”。可见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