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史

中国古代思想史

ID:23194313

大小:342.06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1-05

中国古代思想史_第1页
中国古代思想史_第2页
中国古代思想史_第3页
中国古代思想史_第4页
中国古代思想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思想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i、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宄对象•它是以中国古代思想的发生、发展、演进及变化的历史过程及规律为研宄对象。•(特点:纵向、动态、关联、阶段性等)•①思想一一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的内容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在阶级社会屮,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现代汉语词典》P1085)•(概念及内容所具有的特点阐释、古今例证)(对“思”与“想”的字型及其内涵的动态分析)〔思想观念(动态)法律制度(定型))(先后;互动;互促;良性或恶性循环•②思想史一一是人类社会意识的

2、发展确切而言,它是理论化的人类社会思想意识的发展史。(a、完整的过程;b、系统的內容;)•③意识一一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反映,是感觉、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意识与存在的关系简释)①、中国思想史的概念②、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概念及时限。③、所属学科范畴:历史学(中国古代思想史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从广义文化的角度看,它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祌文化)④、思想史一中国思想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可以依据不同标准进行分门别类的再划分:如按范围区域分(中外);按社

3、会性质分(五种形态);按时代分(古中近现当);按对象内界分(宗教、哲学、政治、经济、伦理、法律、教育、军事、科学、艺术、史学......。⑤、学习以综合为主,侧重竹学、伦理、政治,适宜兼顾芄他。4、中国古代思想史与中国古代哲学史的区别①、前者比后者在概念外延上更加宽泛,前者在一定程度上突出“通”,后者则突出“专”。②、前者侧重用历史线索和历史的方法分析研宂某种社会思潮或思想的发生、发展、演化的历史过程及历史规律;后者侧重分析研宂每个历史时代哲学家提出的逻辑范畴和哲学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及发展规律。5、学习的指导思想、

4、目的、方法①、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生存生产生活;特定时空环境;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群体、个体、差异;)(唯物、历史、辨证一一全面、联系、运动)6、以往在学研〜中形成的主要失误•建国前主要体现在唯心史观占主导地位。建国后主要体现〜要为政治运动服务等。(“十七年”及“文革”一切都要为政治服务;改变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7、学研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作用①、启迪思想智慧、开阔解放思想、提高精祌境界。②、通过具体地分析历史上相关思想意识,总结和汲取其屮的历史经验教训,培养锻炼逻辑思维

5、,逐步提尚观察、认识、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主要特点①、重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自然哲学成分少(儒)。②、重辩证思维(儒、道、释等)。③、重“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儒道政治理论)。④、重经学形式,托圣人立言,以注经阐释己意。9、中国古代思想的主要精华①、自由平等思想观念。②、无神论思想传统。③、人本主义思想传统。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⑤、变易的思想传统。⑥、知行合一的思想观念。⑦、型范表率的思想观念⑧、有序和谐的思想传统10、中华十大义理參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10、

6、中华十大义理仁: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韩愈将“仁”定义为“时爱”,仁即是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仁爱是屮华民族精神与屮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不同于功利原因的爱或基于本能的爱。仁爱以人的良知为基点,依据远近关系向外层层扩展而形成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天地万物四个层次。孔子明确指出仁爱的行为准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仁爱的对象从亲人推向人民,推14天地万物。仁爱最髙的境界,就是程颢所讲的“仁

7、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仁”是“信”的必要前提,“仁”必须与“智”相统一。倡导“仁”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的民族品格。“智”:包括重视教育的精神、重视文化的精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求实精神、批判精祌、反思精祌、与时俱进的精祌等。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非常重视“智”,他说“知(智)者不惑”,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大学》中讲“格物致知”。在封建时代专制主义的压迫之下,“智”受到了极大损害,出现了迷信与盲从的劣性。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科学精神”,

8、改革开放时代倡导“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要回到“智”的正道上來。要坚持“仁智统一”,否则“智”便会流于狡诈。倡导“智”的精祌,可以养成中华民族重视文化、崇尚科学、尊师重道、求真务实的民族品格。信”:即真实、真诚、诚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孟子讲“朋友有信”,《中庸》讲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在当代社会,诚信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精祌。诚信建立在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