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批发业态研究划分标准与类型

中国批发业态研究划分标准与类型

ID:23195775

大小:52.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05

中国批发业态研究划分标准与类型_第1页
中国批发业态研究划分标准与类型_第2页
中国批发业态研究划分标准与类型_第3页
中国批发业态研究划分标准与类型_第4页
中国批发业态研究划分标准与类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批发业态研究划分标准与类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批发业态研宄划分标准与类型摘要:理清批发业态是制定批发行业调控政策、建立批发企业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本文首先简要概括当前批发业的整体规模、发展速度、对整体商业的贡献及决定批发业发展的因素;其次综述批发业态的研宄进展,发现己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定批发业态如农产品批发市场、部分业态类型介绍、业态创新方向等问题,但研宄数量不足、深度不够;最后详细论述了批发业态划分标准和业态类型,提出了经营商品类别、商品的实际所有权、实体商品交割时间、业务经营所依托的空间、渠道地位、地域特点、经营范围、市场辐射区域、隶属关系、利润来源等十个划分批发业态的标准.详细介绍了每个划

2、分标准下涵盖的主要业态类型及其核心特征。关键词:批发业;批发企业;批发业态中图分类号:F7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6116(2011)06-0009-07批发(Wholesale)的基本内涵有两个:一是批量销售,二是销售对象是企业或组织而非个人消费者。因此,所有向企业或组织批量销售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都属于批发企业。近年来国内对批发的研宄,除了总量和深度不足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少量的研宄大都局限于批发企业的个别业态类型,如农产品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视野也大都集中于此。其合理性在于,农产品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确

3、是近年发展较快、问题较多、对国计民生影响较大的批发企业类型。但是,没有对批发企业类型的全面关注,没有对批发行业业态的整体研究,就无法构建批发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的基本体系,就无法形成产业指导、产业调控及产业支持政策,也就无法更好地解决物价稳定、保障供应甚至经济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此外,推进批发业态的研宄,对建立共同语言、加强学术研宄,重新认识批发行业的作用,也具有重要意义。一、中国批发业发展状况批发与零售是构成流通产业的两个重要环节,共同承担着分销上游产业产品、满足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需求的产业分工任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批发产业的企业数量、经

4、营规模、市场覆盖等快速发展,批发企业的类型和经营方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1.批发行业经营规模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见表1),到2009年年末批发业销售规模达到157834亿元,企业数量(独立法人,下同)达到52853家,从业人员数量达到近312万人。与同期零售业相比,商品销售额是零售业的2.6倍,批发企业数量比零售企业数量多24°%;从业人员数量比零售业少124万人。2.批发行业保持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见表1),近年来,国内批发业发展快速。以2005年为基数,2005年至2009年,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年平均增长高达24°%,与同期零售业销售总额2

5、6%的增长速度基本持平;同期批发企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年平均增长速度接近6°%。3.批发业对商业发展贡献显著根据对表1的分析,批发业对我国商业(狭义商业,仅指批发零售业,下同)的发展具有显著的贡献。2005年至2009年期间,批发业销售额在批发和零售业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81.1°%、79.6%、79.6%>81.8%、78.5%。4.多种因素决定批发业的发展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整体规模并不是影响批发业发展的唯一因素,产业结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关系也是影响批发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表2可见,在国内各省市区中,六年平均(2005年至2010年)批发业总体规

6、模排名靠前的几个省市分别为江苏、北京、上海、广东、浙江。而同期经济整体规模排位前5名的省市则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北京、上海批发业整体规模较大与其产业结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关系有很大关系。二、批发业态研究文献回顾1.业态概念的由来有关业态的研宄更多地见诸于零售研宄文献中,业态一直是近年来零售研宄的热点问题之一。与之相反,批发研究中业态问题则比较不受关注,文献数量较少。因此,批发业态研究不可避免地要借鉴零售业态研宄的已有成果。“业态”一词公认来源于日语的汉字词汇,在日本大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引入中国,主要用于区分零售

7、企业的类型。由于实践中各种零售企业类型不断涌现,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零售业态的讨论开始增多。早期曾有部分研宄者以经营商品的差异来定义业态的概念,认为业态是以经营商品重点的不同而采取的经营形态。后来有更多的研宄者认为,不同业态的区别不仅仅是所售商品的差异性,更重要的是其经营方式、组织形态方面的特点。其中,交易方式包括贸易形式、经营方式、购销形式等诸多方面;组织形态是指商品流通中的主体组织,以独立形态或是各类联合体形态参与商业活动,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进行转移的社会载体。到2000年,以原国家国内贸易局颁布《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试行)》为标志,

8、零售业态研究完成了一个“现象探讨一一理论研宄一一政策形成”的过程。在这个文件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