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评价及空间相关性研究

中国省域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评价及空间相关性研究

ID:23197538

大小:4.04 MB

页数:129页

时间:2018-11-05

中国省域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评价及空间相关性研究_第1页
中国省域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评价及空间相关性研究_第2页
中国省域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评价及空间相关性研究_第3页
中国省域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评价及空间相关性研究_第4页
中国省域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评价及空间相关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省域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评价及空间相关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密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省域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评价及空间相关性研究学号:3007150002研究生:闫丹专业:应用经济学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指导教师:雷涯邻教授二零一八年五月ADissertationSubmittedto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forDoctoralDegreeStudyontheEvaluationandSpatialCorrelationofCarbonEmissionEfficiencyinChina'sProvincia

2、lThermalPowerIndustryPh.D.Candidate:DanYanMajor:AppliedEconomicsStudyOrientation:IndustrialEconomicsDissertationSupervisor:Prof.YalinLei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摘要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导致气候变化,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是重要推动因素之一。中国“富煤、贫油”的能源禀赋特征决定了电力行业主要使用煤炭进行发电,因而产生的

3、碳排放量尤为突出。推进电力行业的低碳发展是我国实现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峰的必然选择,碳排放效率的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碳排放代价获得尽可能多的社会或经济效益,这是一个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往关于碳排放效率乃至更广义的环境效率的研究主要基于单要素视角,且忽略了评价单元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本研究将省域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着“中国省域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是否存在时间和空间规律,以及这种规律是怎样的”这一科学问题展开相关实证研究。本研究首先在全要素概念框架下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构建

4、了一套符合火电行业生产特征的省域碳排放效率评估模型,从静态的角度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直辖市)2003年至2014年间火电行业的碳排放效率值;其次,结合全局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将各区域的效率变化分解为配置效率变动和生产技术变动,以考察动态效率变动背后的贡献因素;最后,采用基于Moran指数的空间相关性分析来验证各区域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间的空间关系,其结果可为各区域的效率改善提供差异化的科学指导。本研究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主要包括:(1)通过Undesirable-SBM模型构建了一套符合中国

5、能源禀赋特征的电力行业碳排放效率评估体系,从全要素的角度采用劳动力、资本和能源消费作为投入指标,发电量和碳排放分别作为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指标,更科学的反映了电力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真实水平。不同于传统DEA模型,Undesirable-SBM模型能将松弛变量放入目标函数,解决了非零松弛问题对效率评估的影响,科学测度了中国省域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的静态差异,实证结果有助于政府掌握区域火电行业的发展差异。(2)通过把全局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引入到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评估中,对各个省份的火电行业碳排放

6、效率进行量化与排序,拓展了效率评价维度。建立在距离函数基础上的Malmquist指数能将效率变动分解为技术变动(TC)和配置变动(EC),从而发掘省域火电行业效率动态变化的贡献因素。实证结果表明I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随时间变化的贡献因素存在分异,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以及南方地区的效率改善是由于技术水平和配置效率的共同推动,西北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靠先进技术的带动实现效率提升。在省际层面上,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地区更容易实现较大的效率提升,大多数省份的效率进步主要来自于技术革新,从而验证了生产技术的强

7、大驱动作用。(3)通过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中国省域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开展空间相关性研究,拓展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应用范围。中国受产业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源禀赋等的因素影响,地域差异显著,而以往关于效率的研究忽略了地理因素,本研究采用空间计量技术来判别电力碳排放效率的空间集聚类型,量化了相邻地域单元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有较多的省份(市)在地理空间上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资源效率和环境管理标准等都相对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低低聚集区主要集中在

8、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中西部地区,这为构建多边的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总之,中国各省份(市)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分布呈现显著差异,并表现出空间相关效应,这折射出各地区可能存在的环境政策或技术的空间外溢性。根据省域碳排放效率的空间集聚特点制定有效且不失公平的区域效率政策有助于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关键词: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Undesirable-SBM模型,全局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空间相关性分析IIAbstractAtp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