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物与”之道-张载关学的生态哲学意蕴

阐释“物与”之道-张载关学的生态哲学意蕴

ID:23197975

大小:64.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05

阐释“物与”之道-张载关学的生态哲学意蕴_第1页
阐释“物与”之道-张载关学的生态哲学意蕴_第2页
阐释“物与”之道-张载关学的生态哲学意蕴_第3页
阐释“物与”之道-张载关学的生态哲学意蕴_第4页
阐释“物与”之道-张载关学的生态哲学意蕴_第5页
资源描述:

《阐释“物与”之道-张载关学的生态哲学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阐释“物与”之道:张载关学的生态哲学意蕴“物与”之道:张载关学的生态哲学意蕴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物与”之道:张载关学的生态哲学意蕴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天地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不能还原为主观偏好,因而维护和推动具有内在价值的生态系统的完整与稳定是人所负有的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由此“我们发现,大自然所具有的秩序、和谐、稳定、多样化和团结的特征及其经验内含,既是由我们带进自然中的,也是从自然中概括出来的”,“人们应当保护价值——生命、创造性、生物共同体——不管它们出现在什么地方”摘要:张载关学包含着

2、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张载在《西铭》中所提出的“物吾与也”的命题,既是对古代生态智慧的继承和综合,又是对现实环境理由的深刻体察。张载把天地万物作为道德关怀的对象,体现了对自然秩序的维护和对其他生命物种的尊重,以及对非生命存在的关爱。从天地之礼的价值肯定,敬畏之心的伦理自觉到“物与”之道的合内外贯通,体现了张载生态哲学的理论建构,而其内在的生态伦理意蕴,恰恰与现代生态哲学有异曲同工之趣。  关键词:张载关学;天地之礼;敬畏之心;“物与”之道  1672-4283(2010)02-0053-05  收稿日期:2008-03-13 

3、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规划项目(06H003Z)  简介:许宁,男,安徽肥西人,哲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人员,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朱晓红,女,安徽无为人,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军法系讲师,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关学作为北宋时期关中地区的地域性儒学流派,对当地生态环境有深入而现实的深思。张载在《西铭》中所提出的“物吾与也”的命题,既是对古代生态智慧的继承和综合,也是对现实环境理由的切身体察。张载把包括人类与非人类的所有存在物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把天地万物作为道德关怀的对象。君子应以伙伴

4、关系对待万物,兼爱万物。这样,人与自然就构成了一种伦理关系,恰恰与现代生态哲学有异曲同工之趣。甚至有西方学者认为:“可以把‘物吾与也’这句话提出来,作为儒家伦理行动的规范和儒家生态学的核心定义。”本文着重从天地之礼、敬畏之心和“物与”之道三个层面对张载生态哲学的思想意蕴略作展开。    一、天地之礼    张载(1020-1077),陕西眉县人。因长期在陕西关中讲学,弟子也多是陕西关中人,故其学派称之为“关学”学派。张载对汉唐的元气自然论和佛老的虚无本体论进行了驳斥和纠正,力求重新深思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那么人与自然在本

5、原上的关系究竟如何?这种追问对于认识人在宇宙自然中的地位及其建立与自然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它将从本原层面上开启万物皆有其自身存在价值的智慧。  1、天人一体:根源性的合一  在宋代儒者看来,所谓“天人一体”,不仅是一种认识,而且也是一种伦理责任和道德规范。如张载指出:“人但物中之一物耳。”他认为圣人与天道相通,故天道人事应放在一起来讨论:“天人不须强分,《易》言天道,则与人事一滚论之,若分别则只是薄乎云尔。自然人谋合,盖一体也,人谋之所经画,亦莫非天理”。所以,张载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儒者

6、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这种通过诚明互动而实现的“一体”化境界,正是性和道合一、本体与价值合一的天人物我一体的境界,亦是儒家天人合一精神的精髓。程颢提出“仁者以天地为一体”,王守仁也提出“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在他们看来,人是作为有机整体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与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发生着密切关联。“物与”之道:张载关学的生态哲学意蕴由.zbjy.收集,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正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一样,传统朴素的环境意识基于自然观念和道德观念的统一,要求人

7、认识到自身的有限性,体察人的生命活动与宇宙万物的运动过程具有的内在一致性。  基于人性与物性具有根源性的合一,故人在社会中要守“人伦”,在自然中要循“物理”。既然人与天地万物具有同样的特性,都具有内在生命结构的有机体,那么,人类社会中的伦理道德规范当然也适用于天地万物。人的主体性不是表现为征服和制约自然,而是以对天道的承担和落实为标志。这种观点突出了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的紧密联系,为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2、礼本于天:自然而有的价值  在苟子那里,天地被视为礼的本源之一。他强调:“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

8、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礼并非仅是人类社会的专属品,专为名分等级而设,实际上,这恰恰是观天地之象、循万物之理的结果,是天地内在美德的彰显。所以,张载进一步指出:学者有专以礼出于人,而不知礼本天之自然。  礼即天地之德也。……礼非止著见于外,亦有无体之礼。盖礼之原在心。礼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