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准备金的计提

几种准备金的计提

ID:23198833

大小:74.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5

几种准备金的计提_第1页
几种准备金的计提_第2页
几种准备金的计提_第3页
几种准备金的计提_第4页
几种准备金的计提_第5页
资源描述:

《几种准备金的计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级会计学》中几种准备金的计提(老准则)一、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金”计提借:管理费用-计提坏账准备贷:坏账准备二、存货的跌价准备(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贷:存货跌价准备三、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借:投资收益-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四、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借: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五、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六、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

2、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注意】新的准则中,借方科目全部用“资产减值损失”。即一、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金”计提(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等)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二、存货的跌价准备(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存货跌价准备三、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按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资产减值损失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按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五、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借:资产减值损失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六、固定资产

3、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七、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借:资产减值损失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备抵法”运用的基本原理:(以“坏账准备”的计提为例)“坏账准备”账户的用法:坏账准备①登记审查确认已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②冲转的“坏账准备”的贷方余额(企业不存在坏账时)①登记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坏账准备;②已经转销以后又重新收回的坏账准备余额:尚未冲销的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的计提及调整方法:1、企业首次计提坏账准备时: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2、实际发生坏账时: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3、坏账准备的调整:在经过1、2后,以

4、后计提坏账准备时,应分别不同情况确定计提数额进行处理:6A、如果“坏账准备”账户有借方余额:此时应计提的坏账准备的数额=按“应收账款年末余额”×计提比例+“坏账准备”科目的借方余额B、如果“坏账准备”科目有贷方余额,并且贷方余额小于应予保留的坏账准备数此时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数:=计算应予保留数-“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C、如果“坏账准备”有贷方余额,但该余额大于应予保留的坏账准备数,此时应冲销大于应保留的差额借:坏账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4、企业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准备损失以后又重新收回时,应按收回的金额:借:应收账款贷:坏账准备同时,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

5、款5、如果某年末在以前年度计提坏账准备的基础上不存在坏账,则应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坏账全部转销。(即“坏账准备”科目期末余额转为零为止)6应收账款坏账处理的核算举例资料:某企业本年末“应收账款”账户的余额为1500000元,提取坏账准备的比例为3‰。第二年,发生坏账损失9000元,其中A公司1500元,B公司7500元,当年末“应收账款”账户的余额为1800000元。第三年,已核销的上年B公司的应收账款7500元又重新收回,当年末“应收账款”账户余额为1950000元。要求:进行有关的计算,并编制相关业务的会计分录。解答如下:(1)第一年计提的坏账准备数为:1500000×3‰=450

6、0(元)借:资产减值损失4500贷:坏账准备4500(2)第二年发生坏账损失时,核销坏账9000元。借:坏账准备9000贷:应收账款9000-A公司1500-B公司7500(3)第二年末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为:1800000×3‰+4500=9900(元)借:资产减值损失9900贷:坏账准备9900(4)第三年,上年核销的坏账7500元又重新收回了。6借:应收账款-B公司7500贷:坏账准备7500同时,借:银行存款7500贷:应收账款-B公司7500(5)第三年末应冲减的坏账准备=(5400+7500)-1950000×3‰=7050(元)借:坏账准备7050贷:资产减值损失7050

7、坏账准备(2)9000(5)7050(1)4500(3)9900(4)7500余额:5850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