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

ID:23204258

大小:498.00 KB

页数:165页

时间:2018-11-05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_第1页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_第2页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_第3页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_第4页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小学部分1、江南曲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注解】1、江南曲:古代歌曲名。2、贾:商人。3、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叫“潮信”。【韵译】: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评析】:这是一首写商妇候夫不归的闺怨诗。诗的首二句,以商妇口吻,道破夫外出经商,独守空闺的孤寂。后二句,写商妇想入非非,悔不嫁个弄潮之人,能如潮守信。语言平实,不事雕饰,空闺苦,怨夫情,跃然纸上。2、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

2、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注释】①敕勒川――泛指敕勒族游牧的草原,大致在今内蒙古土默特旗一带。②阴山――即阴山山脉,今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165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③穹(qióng)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④野――在这里应读为yǎ。⑤见――通“现”,读xiàn,呈现、出现。【译文】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赏析】这首北朝民歌,虽仅有二十七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

3、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从中我们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不可抑制的由衷赞美之情。“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这两句显现出敕勒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风吹草低见牛羊”这

4、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这首民歌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敕勒人的豪情。3、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注释】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2、项:颈的后部。165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赏析】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

5、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xí)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

6、知所终等传说。4、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645~714)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注释】1、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2、二月:早春,农历二月。【赏析】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165中华古诗文

7、经典诵读本5、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注释】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2、妆:装饰,打扮。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

8、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