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论中小学母语教育的变革

简谈论中小学母语教育的变革

ID:23205397

大小:6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05

简谈论中小学母语教育的变革_第1页
简谈论中小学母语教育的变革_第2页
简谈论中小学母语教育的变革_第3页
简谈论中小学母语教育的变革_第4页
简谈论中小学母语教育的变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谈论中小学母语教育的变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谈论中小学母语教育的变革导读:如何写好一篇教材和语文方面的论文。希望本篇论中小学母语教育的变革的论文范文会对你的写作构思有所启发以助大学生们轻松完成写作任务。内容摘要我国中学母语教育一直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不仅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工具,还关涉一代青少年精神成长的人文底色.本文语文教材的历史、问题与出路三方面作深入剖析.以反思中国中学语文教材的百年历程,聚焦时代变革中的问题症结,探求语文教材的建设路.关键词语文教材母语教育制度困境问题出路金忠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

2、、博士生导师.(上海:200062)我国中学母语教育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其不仅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工具,还关涉一代青少年精神成长的人文底色.然而,没有其他学科像语文这样遭遇此多的非议和尴尬,从1904年国文摆脱传统经学的依附地位而独立设科后,语文教材百年发展的路途中,争论、质疑、批判、斥责声不断,至20世纪末语文教育怎成为社会流行语,中学语文教育几成众矢的.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育的载体和核心,首当其冲处于时代风暴的漩涡.不久前,浙江数位语文教师猛烈抨击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部分选文的价值误区及伪造材料等,再次引起社会瞩目.语文教材此曲折的历史动是

3、什?是哪些问题长久以来困扰着语文教材的构建?语文教材的出路究竟指向何方?语文教材的问题症结从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语文教育每十年左右要折腾一次:五四运动后,推行国语、白话文教学,产生了文白争:到1934年,恢复文言教学呼声大涨,从而引发了关于文言、白话、大众语的论争20世纪30年代中期关于中学生国文成绩低落问题的讨论:1940年代初期关于抢救国文问题的讨论:1950年代初学习苏联,开始《红领巾》观摩教学的讨论19561958年试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1950年代末期开始持续到1960年代的文道争:十年内乱时期的文乖道废.1978年3月吕叔湘《人

4、民日报》发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开始了文革后对语文教学的批评和讨论:1980年代对语文教育的民族化与现代化问题、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科学性问题进行探索1990年代从淡化语法的讨论、语文学科性质的论争,延续到语感问题及文学教育问题等的论争,此起彼伏,最终导致语文教育遭遇世纪末的尴尬:《北京文学》1997年第11期推出一组文章邹静的《女儿的作业》、王丽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和薛毅的《文学教育的悲哀》,集中批评中国语文教育存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羊城晚报》1998年3月27日头版头条刊载洪禹平、杨东平的文章《误天下苍生是语文》,文

5、章历数语文教育中存的问题时,引用一位从事半个世纪文字工作的老编辑的话说,这不是误人子弟的问题,而是一件误天下苍生的大事,有的教师、父母、孩子都为语文教育的错误付出宝贵的生命,语文教育甚至沦为了人民公敌[1].问题是,又过了十年,对于语文教材,人们仍然文与道、工具性与人文性间摇摆不定,至今尚未梳理出形成共识的基本元素,语文到底应该教什、学什这依然是一件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事.百年来的语文教材,其间的谓经典名篇,一直处于缺乏充分研究论证的虚空状态,其质料繁杂,诡异纷呈,犹万花筒,依随不时代的国家意志及社会主流思想,令人眼花缭乱.时至21世纪,我们

6、面临的仍然是这道解不开的难题.其症结究竟何?1.目的(性质、任务)不清引发长久的文道相争纵览中国语文教材百年史,语文其实承担了两种工具职能,除了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职能外,长期以来更多地承载着改造人心、改造社会的革命工具职能,犹梁启超言,欲新一国国民,必新一国说.这一思维主导了百年语文的价值选项,其逻辑指向即:欲新一国国民,先新一国语文.变迁不居的国内外政治环境深深影响着语文教材,使其成了政治的婢女阴晴不定的政治气候使得语文教材编撰者思想混乱,无适从,从而大大影响了语文教材的质量.其中的关键,是语言文字本身与政治思想内涵两者的关系.按理文(形式

7、)与道(内容)无法分开,但文的精细提炼自然需要相对的独立空间,以教材编撰时的偏重自难免.但急剧变革时代,特殊的政治和社会要求又迫切需要语文承担传播弘扬道义的职责,这造成道本身的歧见多变,更造成文、道的彼此冲突.人们对语文的理解不一而足,有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语言思维、语言文化、语言人文等等.认为语文是语言加文字者,则往往侧重于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认为语言加文学者,则注重选文的审美价值、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及艺术技巧等:认为语言加文章者,会篇章结构、选文章法上下功夫.但语文教材具有基础工具的性质,即要对中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的最基

8、本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既然是工具课,应更多地着眼于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教材偏离这一点,则将与语文基础工具课的性质相违背.2.标准不明造成中学生的年段目标错位和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