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导游词(二)

绵山导游词(二)

ID:23206981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5

绵山导游词(二)_第1页
绵山导游词(二)_第2页
绵山导游词(二)_第3页
绵山导游词(二)_第4页
绵山导游词(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绵山导游词(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绵山导游词(二)百廿台阶石阶前的两只石雕猛兽叫狻猊,是传说中吃虎的狮子、佛和菩萨的坐骑。登上120级石阶就是绵山主寺──抱腹寺。佛家认为人的一生有108个烦恼,每登上一个台阶便可去掉一个烦恼;登上108个台阶烦恼就能全部去掉,从而进入无忧无虑的理想世界。其余的12个台阶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希望大家一鼓作气,健步直上。抱腹栖云匾额为当代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介休籍人张颔所题。字迹古朴苍劲,既点明了抱腹岩多云,常被云封的自然景观;又道出了云峰寺建于抱腹岩这一寺与岩之间的关系,可谓画龙点睛之作

2、。傅山长联明末清初大学者傅山所题“6789OR:black;mso-bidi-font-family:Tahoma;mso-ascii-font-family:Tahoma;mso-hansi-font-family:Tahoma">阅名山多矣,无如此石凌空,生成的一片袈裟,十方圆盖;瞻佛像巍然,自有真神出现,修炼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长联,上联形象地道出了此岩的奇特,为世间“绝无仅有”;下联写这里所奉祀的是介之推、空王佛等当地真神真佛,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药师佛殿相传药师佛曾口吐精华之气救护了

3、绵山脚下的百姓,制止了一次可怕的瘟疫流行。人们为感谢佛的救命之恩,在这里修建了药师佛殿。殿中这位就是药师佛,是东方琉璃国的教主,又称“大医王佛”。他手持药丹,立下十二大誓愿,救众生之病源,治无名之痼疾,帮众生消灾延寿。他的两侧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与药师佛合称为东方三圣。两侧供奉着十二神将,他们代表十二个时辰,是十二个时辰的守护神。每个神将下又有七千个夜叉,共同帮助药师救护天下有缘众生。殿前门廊下站着的两位天王,是保护佛法的护法神。弥勒高僧殿正中供奉弥勒佛,是竖三世佛的未来佛。人们印象中的弥勒佛都是

4、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形象,而我们这里供奉的则是弥勒佛的法身。两边所供的十二高僧,他们是佛教五个宗派的代表人物,是罗汉、菩萨和佛的继承人。为什么要在这里修建弥勒殿呢?弥勒曾带领十二高僧来给空王佛做寿,又留下了他的笑口。人们为了纪念,便在这里建此殿。6789tyle="FONT-SIZE:9pt;COLOR:black;FONT-FAMILY:Tahoma">殿前廊下两位护法神是伽蓝菩萨和韦驮菩萨。韦驮又叫天韦将军,后因他追回了小偷盗走的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而成为菩萨。另一位是伽蓝菩萨——关公。讲到这里,人

5、们不禁要问:君本是道教之神,刚才在龙头寺还是高台危坐,为何到此又站立在佛殿之前?这里有一段颇为有趣的故事。三国时,关羽曾坐镇荆州,因没有执行“联吴抗曹”的策略而失去荆州,败走麦城,被吴军俘虏遇害。他死后阴魂不散,悠悠荡荡来到了荆州当阳的玉泉山。一天夜里三更以后,只见空中关羽骑一匹赤兔马手提青龙偃月刀,大呼“还我头来”。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净,认得是关羽,便以手中拂尘召曰:“云长安在?”关羽当即下马,乘风落于普净座前。普净说:“今将军被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那么被你所斩的颜良、文丑等六将之头又向谁去索

6、要?”一席话,问得关羽哑口无言,于是恍然大悟:斩斩杀杀为佛门之大戒,自己与颜良、文丑均属无辜。从此皈依佛门,普净收他为半个佛,为护法大神。从此他忠于职守,成年累月伫立于殿门或山门。6789style="FONT-SIZE:9pt;COLOR:black;FONT-FAMILY:Tahoma">空王洞空王活佛,俗姓田,名志超,原籍陕西冯翊,后迁到榆次源涡。为反抗官府地痞的盘剥,为民请命,十五岁离家出走。唐武德五年(622),辗转来到绵山抱腹寺。此洞就是他当年修行打坐的地方。广嗣峪亦称求子洞。传说善男信

7、女可摸洞内池中的石子祈男求女,摸到圆石生男,扁石生女,大家不妨试试。相传兴地村有一对夫妇,年过半百,但膝下尚无子女,二老很是苦恼。闻得空王佛有求必应,便来到抱腹岩求子,但空王佛正好外出说法,他们就在空王殿旁的一个岩洞中休息下来。此时忽听洞中传来佛音:“洞中有水,水中有石,石中有子。”两人感悟,此乃空王佛点化。于是赶忙在洞中寻找,一看洞里真有水,伸手一摸,就摸出了一圆一扁两块石头。不久以后,他们便得一儿一女。此后,一传十,十传百,远乡近村的人们都来洞中求子,皆得灵验。从此就有了现在的广嗣峪。 张仙修行

8、洞张仙和他的妹妹在此洞中结伴修行,最后得道。善男信女们常在此洞中摸石求子,无不灵验,世人叫他求子张仙,妹妹即是送子娘娘。迪公、鸾公修行洞6789ck;FONT-FAMILY:Tahoma">曹魏太和年间,瘟疫流行,朝中大臣多有染疾。明帝急召天下高人禳灾治病,高僧迪公应召入朝,诵经施法,瘟疫消除,朝廷上下无不欢庆。明帝欲召迪公赏赐时,迪公已化缘而去。后迪公云游到此,见山崖奇特,仙气缥缈,是修行参禅的风水宝地。返京上奏朝廷,明帝谢迪公禳灾之恩,赐予重金,敕建抱腹寺,并敕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