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常考热点巩固考点1.doc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常考热点巩固考点1.doc

ID:23213052

大小:2.45 M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5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常考热点巩固考点1.doc_第1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常考热点巩固考点1.doc_第2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常考热点巩固考点1.doc_第3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常考热点巩固考点1.doc_第4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常考热点巩固考点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常考热点巩固考点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常考热点巩固一:等高线地形图(时间:45分钟)    读等高线地形图(图K1-1,单位:米),回答1~2题。 ①             ②       ③          ④图K1-11.以上各图中陡崖顶部绝对高度最大的和陡崖相对高度可能达到最大的分别是(  )A.甲、丙B.乙、丁C.丁、乙D.丁、甲2.下列关于图③中丙陡崖成因的叙述,最不合理的是(  )A.河流侵蚀而成B.断裂上升而成C.海浪侵蚀而成D.风化侵蚀而成图K1-2是我国某地(24°N,106°E)附近等高线地形图及在该地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3~4题。图K1-23.某极限

2、运动俱乐部在A处从崖顶到崖底开展绳降比赛,运动员准备的绳子最适宜的长度是(  )A.45米B.55米C.105米D.125米4.能全程拍摄并拍出图示照片的摄影机位是(  )A.甲B.乙C.丙D.丁图K1-3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完成5~6题。6图K1-35.陡崖顶部与湖泊水面的最大高差约是(  )A.149米B.151米C.249米D.251米6.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流量较大,汛期多在夏秋季节B.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D.河流入海口附近冲积扇发育较好读某风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图K

3、1-4),回答7~8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点河流流速最快B.②点是拍摄该风景区主峰照片的最佳地点C.③点是观日出的最佳地点D.④点位于⑤点的正西方向图K1-48.图K1-5所示地形剖面图是依据图K1-4中的哪一条剖面线绘制的(  )A.L1B.L2C.L3D.L4图K1-5图K1-6示意我国某科考基地及其附近区域,该区域有冰川分布,R河为季节性河流。读图完成第9题。6图K1-69.“站在这里向北看去,山丘下的湖泊,就像一块碧玉一般,镶嵌在大地上;而湖泊北部和东部两座延伸出来的长长的山脊,如同一双温柔的手,以无限的深情呵护着这熟睡的精灵。”

4、文中的“这里”最可能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图K1-7为台湾省台东县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图中每个正方形网格的实地面积为4平方千米。读图完成第10题。图K1-710.坡面的垂直高度与其水平宽度的比叫坡度。甲、乙两地之间的坡度最接近(  )A.10%B.20%C.30%D.35%11.图K1-8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K1-8(1)量算图示地区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的流程。6(2)写出大青山山顶与李村之间的相对高度。若站在大青山山顶,能否看到李村?请简述理由。(3)某游客在山区小路游览,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

5、感觉轻松,请分析其原因。(4)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派生出来的一个竞技项目。近年来我国的攀岩运动发展迅速,华北某些城市充分利用其有利的自然条件、优惠的开发政策、健全的人身保险机制和齐全的防护措施,迅速发展起了野外攀岩运动,大大推动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和形象。材料二 图K1-9为我国华北某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分布图。图K1-9(1)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e五条虚线中,可能有河流分布的是________。(2)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

6、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不超过________米。(3)甲、乙两河段中,通航条件较好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材料,说明图中丙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5)近年来,图中丙城市攀岩旅游发展迅速,试说明该城市发展攀岩运动的有利条件。考点1 等高线地形图1.C [解析]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①中等高距为100米,甲陡崖顶部最大绝对高度为500~600米;图②中等高距为200米,乙陡崖顶部最大绝对高度为8

7、00~1000米;图③中等高距为10米,丙陡崖顶部最大绝对高度为40~50米;图④中等高距为50米,丁陡崖顶部最大绝对高度为1350~1400米,所以陡崖顶部绝对高度最大的是丁。根据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可知,相对高度可能达到最大的是乙陡崖。2.A [解析]图③中丙陡崖所在地区海拔较低,一般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下游以堆6积作用为主;丙陡崖可能是断裂上升而成,也可能是海浪侵蚀而成,还可能是风化侵蚀而成。3.C [解析]图中等高距为20米,A处有四条等高线重合,则该处陡崖相对高度在60~100米之间,为安全起见,绳长应稍大于100米。4.D [解析]图示照片

8、应为在陡崖底部由下向上拍摄到的,图中丁位置较合适。甲、乙两地与A处之间有山脊阻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