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故事(品社)

我的教学故事(品社)

ID:23215018

大小:4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5

我的教学故事(品社)_第1页
我的教学故事(品社)_第2页
我的教学故事(品社)_第3页
我的教学故事(品社)_第4页
我的教学故事(品社)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的教学故事(品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我记忆深处有这样三句话:“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佛家的三重境界,我觉得这三句话很好地印证了我对教学内容处理能力提高的过程。初次接触课改后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时,打开书本我看到的仅仅是几张简单的图画,几行简练的文字,别说是老师讲,就是孩子看两眼都能明白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事儿。这真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啊!”一年之后经过学习我知道了这些简单的图画,简练的文字背后隐藏着生生不息的生活资源,其中蕴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必须精选

2、教学内容,重视活动的设计,注重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已经是够简捷的内容了,怎么再精选呢?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教参和课标,教学内容的选择该从何处下手呢?哪有那么多活动呢?蕴含的价值观我怎么没看出来呢?可谓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弄得我一头雾水。就在这茫然之际,兰凤浴主任耐心的帮我逐课、逐个环节、逐句过渡语进行推敲。为了让我讲好第一次公开课,她亲自带着自己的儿子龙龙(当时还是我校三年级学生)和宋继岩老师在二百货的商场里一遍遍的录制作为消费者购物的最佳画面。兰凤浴主任把我扶上了马背,在她的精心的指导下,送了我一程

3、又一程。这一路走下来就是10个春秋,十年里,已经记不得多少次研讨、多少次市级、州级、省级、国家级赛课、观摩。但每一次出课对自己都是一次磨练。使我渐渐懂得了:“能备好教材是教学效果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关键是要正确解读教材、充实教学内容和挖掘教学资源”。一、教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空间。我们都知道《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涉及很广泛,包括:社会生活、地理、历史、道德、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内容采用综合主题的方式,有机融合了各个领域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的课程。并且以儿童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生活区域为

4、中心,逐步扩大;以儿童现实生活的今天为出发点,向过去和未来延伸,将各方面内容交织起来构成课程的综合主题,每一个主题,可根据地方特色进行增加、删除、减少、补充,是一种开放式的建构体系。教科书采用了大开本,充分利用了每页的空间,同时采用大量的照片和图画,设计了几个主要人物,学习的内容又是以几个人物的对话、旁白、作文、日记、问题等形式出现,帮助学生学习和启发学生思考。在文字边上留出了空白处,让学生也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儿童更是这

5、样,他们特别好奇和渴望知识。一本类似于连环画、科普读物的开放式的教科书肯定会使儿童爱不释手。《品德与社会》这门教材的开放性,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留有很大余地,更有利于师生从不同角度去探讨客观世界。既然《品德与社会》课程涉及了多种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型课程。那我就要改变过去那种分科教学单兵作战的方式,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使自己由学科教师变为综合型教师,我充分挖掘各种资源为本学科教学所用。以四至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为例和语文学科进行细心的梳理比较,不难发现内容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梳理结果展示如下:在教学《汉字的创造和

6、发展》一课时,教学内容本身就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汉字是学生在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每天都要阅读它、书写它,在汉字的帮助下,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各种信息和传递各种信息,还能记录下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留传给后人。同时,这一内容也和语文课知识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为语文五年级上册76-90页就有《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文字》、《我爱你汉字》……这样几篇课文。所以,完全可以大胆的针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内容,结合语文课文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在了解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在头脑中就意识到汉字的“创造与发展”这部分的相关内容在

7、语文课上学过,只不过品德课是在对汉字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深入了解而已。《从烽火台到互联网》一课,谈及古代人为了传递信息想出了很多的办法,由于各种原因,要及时传递信息还真是不容易:正如南宋诗人陆游的《渔家傲》中说到“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为什么是书回已是明年事呢?使学生意识到古代的通信方式虽然在当时已经是很先进了,但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致使古代人们通信难啊!;杜甫的诗句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藏着哪些通信方式?为什么说:“家书抵万金?”使学生了解到,当时社会能收到一封家书多么难啊!从哪里

8、能看出通信难呢?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说明了过去通信实在是太难了!;“鸿雁传书”出自哪个故事?《苏武牧羊》的故事中,苏武为什么让大雁送信?………………千百年来这一行行满含深情的诗句,就是在向人们诉说着古人通信难的那种惆怅与无奈啊!学生自己就会发现《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和语文学科有密切的联系,这样学生学起历史知识来就不会感到陌生,不感到遥远。将驾驭教材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使学生更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