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公考常识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必备

粉笔公考常识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必备

ID:23232548

大小:245.35 KB

页数:124页

时间:2018-11-05

粉笔公考常识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必备_第1页
粉笔公考常识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必备_第2页
粉笔公考常识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必备_第3页
粉笔公考常识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必备_第4页
粉笔公考常识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必备_第5页
资源描述:

《粉笔公考常识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必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粉笔公考整理——仅供交流学习常识(科技篇)专题一常考物理常识之——光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光可以在真空、空气、水等透明的介质中传播。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宇宙中已知最快的速度。在我们的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3×10e8m/s。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光受到介质的相互作用,其传播路径遇到光滑的物体会发生偏折,产生反射与折射的现象。一、光的反射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反射在物理学中分为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

2、射:发生在十分光滑的物体表面(如镜面,包括平面镜、球面镜)。(1)平面镜的应用:①水中的倒影;②平面镜成像;③潜望镜。(2)球面镜的应用:①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应用: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②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应用:太阳灶。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凹凸不平,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人眼之所以能看清物体的全貌,主要是靠漫反射光在眼内的成像。二、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3、。折射现象:折射使池水“变浅”、筷子“弯折”、水中人看岸上树“变高”。三、透镜透镜,是透明物质(一般是玻璃)制成,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1.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①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放大镜是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④远视眼(老花眼)的矫治,应佩戴凸透镜。2.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近视眼的矫治,应佩戴凹透镜。四、海市蜃楼第1

4、24页共124页粉笔公考整理——仅供交流学习海市蜃楼,常在海上、沙漠中产生,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专题二常考物理常识之——声一、声音的产生振动产生声——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1.音调,即声音频率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1)物理学中用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符号为Hz。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频率越小,音调就越低。(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0Hz—20000Hz:①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

5、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②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次声波的波长很长,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所以,某些次声波能绕地球2至3周。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甚至相同,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③人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是80Hz—1100Hz。2.响度: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幅有关。(1)声音响度强弱的度量单位是分贝,符号是dB——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2)噪音:声音一旦超过10

6、0分贝,就是人们常说的“噪音”。①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声音不超过90分贝——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②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声音不超过70分贝——70分贝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③为保证睡眠和休息,应控制声音不超过50分贝,30—40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④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分贝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会完全失去听力。3.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声音强度

7、的情况下,也能区分出是不同乐器或人发出的。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如超声波洁牙(能量)、语言交谈(信息)。(1)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其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第二,气体排第三。(3)声速还与介质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左右。2、回声:声波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发生反射,形成回声。第124页共124页粉笔公考整理——仅供交流学习(1)人耳要想区分原声和回声,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0.1s以上。如不到

8、0.1s,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只能使原声加强。——面对山谷大喊一声,稍后会再听到回音。(2)回声定位:某些动物(蝙蝠,海豚)能通过口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