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管理中的人尽其才

论孔子管理中的人尽其才

ID:23242941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6

论孔子管理中的人尽其才_第1页
论孔子管理中的人尽其才_第2页
论孔子管理中的人尽其才_第3页
论孔子管理中的人尽其才_第4页
论孔子管理中的人尽其才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孔子管理中的人尽其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孔子管理中的人尽其才孔子认为,要想成为身居高位的管理者,一定要先学习做人的基本素质,而不是只执著于技术技能型工作的学习。如果管理者做法得当,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投奔而来,哪里用得着管理者自己去种庄稼  《论语?子路第十三: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樊迟,名须,字子迟,春秋末鲁国人。他出生于贫苦家庭,但读书刻苦,还懂种田。在其未拜孔子为师之前,已经在季氏家臣冉

2、求处任职。孔子在周游列国重新回到鲁国后,比孔子小36岁的樊迟正式拜孔子为师。虽然他很有谋略,也很勇武,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唐宋的时候还被追封为侯,但在孔子眼中,樊迟似乎算是比较笨的。而恰恰是比较笨的樊迟、曾参,继承了孔子的衣钵,教书育人,为孔子的身后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孔子很明白,想要改变社会,只有两个途径:一是自己成为统治者,用征伐的方式来改造社会,让社会“硬着陆”,但这样的方式,改造成本太大;二是培养一批人,让这些人去帮助现有的统治阶层改造社会,这是“软着陆”,改造成本也低许多。所以,孔子选择了第二种方式。为此,他不惜把自己广而告知出

3、去。他高调宣布,如果有人用他来治国和齐家,保证“一年内见成效,三年内会大获成功”。  乍一看,孔子对弟子樊迟的请教很不耐烦。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干农活,孔子很不感兴趣甚至很看不起他,让他去找会干农活的农民去学习。等他离开之后,孔子还在其他学生面前批评樊迟,说他不务正业。实际上,在这则故事里,孔子要告诉学生的是,要想成为身居高位的管理者,一定要学习做人的基本素质,而不是只执著于技术技能型工作的学习。  被误读的孔子  这个故事常常被后人误读,后世很多知识分子没能理解孔子的本意,只是紧紧抓住孔子不提倡弟子干农活,断章取义地理解为管理者就应该不识五谷,

4、不干粗活。结果自身修养没能提高,还落了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下场,连自己也养活不了。这也招致后人的一些谩骂,骂孔子、骂儒家养了一帮寄生虫。  事实上,为了谋生,孔子曾当过季氏的家臣,看仓库、喂牲口、做会计,一步一步升上去,有机会就学习,终于自学成才,成为当时顶尖级的大学问家。他这样贬斥樊迟,只是有些恼火樊迟的舍本逐末,就好像民国时期的孙中山先生创办了黄埔军校,本意是培养军官,非要有个人去问蒋介石校长,我想学习农业,不被骂才怪!  在孔子出生成长的那个时候,一般人是没资格学习文化知识的,只有贵族阶层才有权利学。后来,周朝日益衰弱,进入了一个“礼崩乐

5、坏”的时代。政治上大分裂:春秋;军事上战火连天:诸侯国互相征伐;外交上外族入侵:周幽王被西北部的犬戎所杀;经济上大改组: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道德大滑坡:善恶的标准需要重新界定;文化大融合:贵族文化和平民文化逐渐融合。  正是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自学成才的孔子在30岁左右立下了宏愿——以教育为终身职业。什么教育?素质教育!教出来学生干什么?当官。孔子的目的很明确,他想济世救民,他怀着拯救乱世的理想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他希望通过对夏、商、周三朝文化传统的理解、梳理和更新,教育一批人才,共同匡扶社稷,实现自己心目中的太平盛世。  于是,他在融会

6、贯通了贵族教育体系后,开始改变传统的“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模式,提倡“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打破了教育一直被贵族阶级垄断的局面。自此,教育权不再是贵族阶层的特权,而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的权利。这,是孔子最伟大之处。  孔子为做官立原则  孔子希望培养的是“仕”,是未来为统治阶层服务的人,放在现在,就是公务员,也就是官僚体系中的中坚阶层。这样的一批人,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们上能够影响统治者,通过劝谏的方式帮助统治者纠正他们的管理错误;下,能够影响百姓,通过教化的方式让百姓懂得规矩和礼仪,使得整个社会更加有秩序,更加和

7、谐。  前文大意如下:樊迟向孔子请教怎样学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樊迟又请教怎样学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出去了。孔子说:“这个樊须,真是一个志向浅薄的小人啊!管理者提倡礼节,百姓就会以敬待人;管理者办事合理,百姓就会服从;管理者讲求信用,百姓就会说真话。如果管理者这样做,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  培养一批人容易,而要按照自己的标准培养一批人就难了,还希望他们能够帮助自己实现匡扶社稷的理想就更难了。所以,孔子给自己的学校制定了做官的标准——从道不从君,意即我是来帮助你和劝谏你的

8、,不是来助纣为虐的。所以,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就可以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也做官领薪水,就是可耻的。”他还说:“天下太平,就出来工作;不太平,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