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历史选修改革练习

文科历史选修改革练习

ID:23248106

大小:96.6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6

文科历史选修改革练习_第1页
文科历史选修改革练习_第2页
文科历史选修改革练习_第3页
文科历史选修改革练习_第4页
文科历史选修改革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科历史选修改革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选修历史上改革的重大回眸编题人:郑润泽文科历史选修改革练习1.北宋和明朝进入中叶后,都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和张居正就是在这种相近的背景下各自进行了变法与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州之民,贫富不均,风俗不齐,版籍之高下不足据。今一旦变之,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甩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摘自王安石《论五事札子》材料二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派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

2、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法。——摘自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八《食货二》(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的免役法对北宋的职役制度作了哪些主要改革?(4分)其目的何在?(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条鞭法在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改革史上的重要意义。(8分)历史选修历史上改革的重大回眸编题人:郑润泽2.材料一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为了巩固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中央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愿望,决定“彻底平息叛乱,充分发动群众,实行民主改革”。经过两年多的斗争,取得了平息武装叛乱的全面胜利,为西藏民主改革铺平了道路。材

3、料二当时的民主改革把自下而上的充分发动群众同自上而下的协商结合起来,这一措施得到了西藏各阶层人民,首先是贫困农奴和奴隶的欢迎,也受到很多的上层人士的理解和合作,保证了西藏民主改革顺利进行。……第二步是进行土地改革。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全部财产、土地、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采取没收政策,时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牲畜和其它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并把这些财产、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全部分给了农奴和奴隶。(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的主要背景是什么?(6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西藏民主改革方式有何特点?其作用何在?(9分)历史选修历史上改革的重大回眸编题人:郑润泽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4、问题。材料一、宋朝兵制之弊在于:(一)兵力的逐渐腐败。(二)番戍之制:(甲)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既不便于指挥统驭,(乙)而兵士居其地不久,既不熟习地形;又和当地的人民没有联络。(丙)三年番代一次,道途之费,却等于三年一次出征……每逢水旱偏灾,又多以招兵为救灾之策;于是兵数递增。宋开国之时,不满20万。真宗末年,增至91万。仁宗时,西夏兵起。增至125万。——摘自吕思勉《中国文化史》材料二、“治兵之法,一曰汰冗兵而合营勇,二曰起民兵而立团练,三曰练旗兵而振满蒙,四曰募新制以精器械,五曰广学堂而联将才,六曰厚海军以威海外。”——摘自康有为《上皇帝第三书》(1)依据材料一,分析宋朝军事弊端导致

5、的后果。对此王安石采取了哪些相应的军事措施?(6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的军事改革措施。王安石与康有为在军事改革的指导思想上有何相似之处?(6分)历史选修历史上改革的重大回眸编题人:郑润泽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

6、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

7、话看曰本的崛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4分)(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4分)历史选修历史上改革的重大回眸编题人:郑润泽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