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专用回风巷探放水设计

材料专用回风巷探放水设计

ID:23257203

大小:144.5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5

材料专用回风巷探放水设计_第1页
材料专用回风巷探放水设计_第2页
材料专用回风巷探放水设计_第3页
材料专用回风巷探放水设计_第4页
材料专用回风巷探放水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材料专用回风巷探放水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纳雍县王家寨煤矿12专用回风斜巷探放水设计编制:罗义日期:二零一四年三月二十七日会审栏会审意见:参会人员带班副矿长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机电副矿长地测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矿长812专用回风斜巷探放水设计根据矿井建设和实际施工需要,现我矿开始施工12专用回风斜巷,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的人身安全,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以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等相关规定,特编制此探放水设计。一、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1、气象水文本区区域上地处黔西高原,属于浅~中等切割的中低山高原地形。年最高气温34.1℃,最低气温-9.6℃,年平均气温约13.6℃,年降雨量10

2、00~1300mm。5~8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70%以上。以猴子洞、大白岩、垮岩、榨子门一线为地表分水岭,地表水沿溪沟向东和向西排泄,东部汇入彭家寨一带溪沟,西部汇入小河边一带溪沟,均属于三岔河的源头水系,流量很小。2、含(隔)水层的划分矿区以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为主体,褶皱与断层构造皆不发育,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永宁镇组与中统关岭组(T2g1下白云岩),由老至新对含隔水层分述如下:茅口组(P2m):出露厚度大于80m。无泉(井)调查资料,推测为富水性中等的岩溶裂隙含水层。峨眉山玄武岩(P3β):厚5

3、0~80m.。调查泉点16处,流量为0.01l/s~0.20l/s,平均为0.04l/s,为富水性很弱的隔水层。龙潭组(P3l):厚度39.50m(ZK407)~398.55m(ZK302-1),平均厚度约220.0m。含水弱的基岩裂隙与风化裂隙含水层。长兴组(P3c):厚3.53~10.33m,平均厚5.70m,未见泉水出露,据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q=0.044l/s.m,为富水性弱的岩溶裂隙含水层。大隆组(P3d):整合覆盖于长兴组之上,厚5.41~14.63m,平均厚6.7m,未见泉水出露,据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q=0.044l/s.m,为富水性弱的基岩裂隙含水层。

4、夜郎组(T1y)与永宁镇组(T1yn):夜郎组为相对隔水层;永宁镇组富水性中等的岩溶裂隙含水层。关岭组(T2g):为富水性弱的基岩裂隙含水层。第四系(Q):为孔隙水弱含(透)水层。(二)井田水文地质1、地表水煤矿区内无大的河流,但沟谷发育,且多呈树枝状分布,切割较深。区内以猴子洞、大白岩、垮岩、榨子门一线为地表分水岭,地表水沿溪沟向东和向西排泄,东部汇入彭家寨一带溪沟,西部汇入小河边一带溪沟,均属于三岔河的源头水系,流量很小。地处地下水的补给区,区域地下水以喀拉河与义仲大河排泄为主,煤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为喀拉河与杨家河交汇处标高1250m,首采地段最低开采标高1650m,高差40

5、0m,有利于地表水排泄。82、含(隔)水层矿区内主要出露有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地层,据含水岩性、含水介质特征及水动力条件,煤矿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岩溶水及碎屑岩基岩裂隙水等三个类型。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仅在第四系松散岩层中赋存;岩溶水储存于长兴组(P3c)与大隆组(P3d)含水岩组及中统茅口组(P2m)含水地层中;而在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及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中则主要为碎屑岩基岩裂隙水。(1)岩溶水含水层①长兴组(P3c)与大隆组(P3d)含水岩组该组地层出露于大坡脚—长冲垭口—白岩脚一带。长兴组岩性为灰、暗灰色中至厚层状微至细晶灰岩,局部见溶蚀现象和白色方解石脉,

6、平均厚度5.70m。大隆组岩性为深灰、灰黑色含硅质与钙质薄层状泥岩,下部夹薄至中厚层细晶灰岩,风化裂隙较发育,平均厚度6.70m。该岩组未见泉水出露。为富水性弱的基岩裂隙含水层。②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岩溶含水层矿区内未见出露,钻孔也未揭露该地层,由于煤系地层与茅口组(P2m)岩溶含水层之间尚有厚度较大(大于80m)的峨眉山玄武岩(P3β)稳定隔水层的阻隔,其对未来矿山开采不构成影响,故对其含水特征的分析从略。(2)碎屑岩裂隙含水岩组①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含水层出露于矿区的东南部及东部化磋窝至垮岩脚一带,施工16个钻孔,厚度最薄的见于ZK407孔,厚度约40m,最厚的见

7、于ZK302-1孔,厚255.14m。该层为区内的主要层位,岩层大部分裸露,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调查泉水点83个,流量0.01~4.50l/s,其中流量小于0.20l/s的泉水点有64个,占77%以上,平均流量0.365l/s,为含水弱的基岩裂隙与风化裂隙含水层。②夜郎组(T1y)出露于大坡脚、轿子山、花果箐、路分丫、化以岩北东地区。该组按岩性组合分为三段:第一段(T1y1):岩性为薄至中厚层状泥岩,夹薄层状泥质砂岩,顶部为钙质泥岩,厚96.5~131.1m,调查泉水点8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